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註冊公司 - 關於印度護衛艦。

關於印度護衛艦。

為了淘汰20世紀70年代開始服役的5艘“尼爾吉裏”級護衛艦(從英國購買的二手“利安德”級),印度從俄羅斯購買了3艘“塔爾瓦德”級護衛艦(俄羅斯稱之為“克裏瓦茨”III級)。被其隱身性能所吸引,當然也受到世界隱身潮流的推動,同年,印度議會批準以“塔爾瓦德”級護衛艦為藍本。

壹級隱身護衛艦是我們自己設計建造的,也就是“施瓦裏克”級,建造計劃稱為“17工程”。作為第壹艘自行設計建造的隱身護衛艦,寄托了印度壯大海軍、傲立南亞的雄心和厚望。

“瓦裏克”號是壹級多功能隱形艦。

總體設計:放大+改進

“施瓦裏克”級實際上是“塔爾瓦德”級護衛艦的改進型(主要在隱身性能上)。Talvard-Crivac III的最初版本是由著名的俄羅斯北方設計局設計的,所以印度設計“瓦裏克”級自然需要北方設計局的幫助。因為是隱身護衛艦,印度還邀請了在隱身艦艇設計領域領先的法國船舶建造局作為顧問。為了進壹步提高該艦的整體技術水平,印度還將該級艦的所有系統集成工作交給了加拿大CAE公司。這是印度首次由壹家西方公司負責印度國產軍艦項目的壹個極其重要的方面。

從外形和上層建築布局來看,“施瓦裏克”級與“塔爾瓦德”級護衛艦非常相似,而尾部則更接近“德裏”級驅逐艦。其總長接近143米,寬17米,標準排水量4600噸,滿載排水量5000噸,明顯大於塔爾瓦德級(長124.5米,寬15.2米,滿載排水量3850噸)。由於該級艦裝備了大量的自動艦載設備,其人員編制遠少於目前印度海軍同噸位的水面艦艇,僅計劃配備257名艦員,其中軍官35名(印度“哥達瓦裏”級護衛艦滿載排水量4209噸,人員編制313)。

為了減小雷達截面積,印度使用了意大利雷達截面積預測軟件來輔助設計“Varick”。在法國船舶建造局的幫助下,上層建築設計部分吸收了“拉斐特”級護衛艦的設計經驗——在紅外信號管理方面,加拿大戴維斯工程公司提供了紅外抑制系統,並負責培訓相關操作人員。由於戴維斯工程公司在該領域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尤其是在軍艦煙囪紅外壓制領域,該級護衛艦有望具備極低的紅外信號特性。為了降低噪音,“施瓦裏克”級護衛艦上的所有機械裝置都有隔音減振裝置。

綜合來看,“施瓦裏克”級護衛艦的隱身性能會比印度海軍現役艦艇好很多,堪稱印度海軍的“隱身第壹艦”。

電廠:外購+自制。

該級船采用柴油-燃料交替動力裝置(CODOG),配備兩臺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的LM 2500船用燃氣輪機和兩臺法國Piertic公司的16 PA6 STC柴油機,通過兩臺德國Renk公司的齒輪箱驅動兩臺可調螺距螺旋槳(CPP)。需要註意的是,為了降低噪音,“瓦裏克”級對螺旋槳采取了氣幕降噪措施,以避免空泡產生的高分貝噪音。

LM 2500船用燃氣輪機額定功率約為1.8萬千瓦,由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安裝..16 PA6 STC柴油機為渦輪增壓16缸發動機,最大額定功率5700 kW,轉速1084 rpm。可以在惡劣的環境條件下工作,滿足印度海軍對振動和輻射的嚴格要求。2000年初,馬紮港船塢有限公司向印度皮爾蒂克公司特許制造商Korroskal石油有限公司訂購了3臺16PA6 STC柴油機,用於首批3艘“瓦裏克”級護衛艦,其中前2艘由法國制造,其余4艘由Korroskal石油有限公司制造,印度此舉顯然是為了提高其船用柴油機的研制和生產水平。

德國Renk公司的齒輪箱是通過其印度合作夥伴Elecon公司提供的。此前,印度壹直采用倫克公司的競爭對手瑞士梅格公司的產品。也許是為了占領市場,倫克公司授權印度Elecon公司生產其高精度、低結構噪聲的船用齒輪箱。這是印度首次獲準在中國生產如此高水平的船用齒輪箱。

根據CODOG動力裝置的特點,在戰鬥模式下,變速箱由輸出功率為22370千瓦的燃氣輪機驅動,可使艦艇達到30節。巡航模式下,變速箱由柴油發動機驅動,輸出功率為5180 kW。此時船速為22節。

每艘“瓦裏克”級艦配備4套柴油發電機組(每套最大輸出功率1000 kW)。三艘“瓦裏克”艦首批12柴油發電機組將全部安裝隔音罩。這種隔音罩由英國IACL公司提供,不僅能抑制噪音,還能承受強大的沖擊載荷。而且采用了新穎易操作的方式,幾秒鐘就可以裝卸,很好的滿足了印度海軍在任何情況下對發電機組快速維護的要求。

船舶綜合控制系統:拿+學

根據2001,10年6月簽訂的合同,加拿大CAE公司負責“施瓦裏克”級前三艘護衛艦的所有系統集成,並為其提供綜合機械控制系統(IMCS)。CAE印度分公司和CAE蒙特利爾公司將共同管理整個項目。顯然,印度希望借此機會學習CAE公司的先進技術和措施,並應用於新壹代戰艦的設計。

綜合機械控制系統采用CAE公司的綜合平臺管理系統(IPMS)技術,對推進裝置、電氣系統、破損管道、輔機等平臺機械設備進行監控,實現機械設備高度自動化、船員虛擬培訓、全船設備狀態監控等功能。

CAE公司的集成平臺管理系統是世界上最先進的船舶數字控制系統。目前已向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交付壹套燃機電控系統,用於LM2500船用燃機的自動控制和測試。

測試。

作為綜合平臺管理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施瓦裏克”級采用的損傷管理系統與西方艦艇並不完全壹致,但比印度海軍現役任何艦艇都要先進得多。

為保證內部通信的快速暢通,滿足傳輸大量控制信息的需要,“瓦裏克”號內部通信網絡采用傳輸速率約為Gb的以太網,其集線器由貫穿全船的光纖組成。

武器裝備:使用+等待

與塔爾瓦德級使用的100 mm艦炮不同,希瓦裏克級使用了62倍口徑的76 mm超高速艦炮,射速120發/分,射程16 km,彈重6 kg。該艦炮由意大利奧托·梅萊拉公司在印度的特許制造商制造。

在防空方面,“施瓦裏克”級護衛艦將綜合運用導彈和艦炮。其中程防空武器是克什米爾防空導彈系統。該系統采用單臂發射裝置,可攜帶24枚炸彈,可發射SA-N-7或SA-N-12的改進型防空導彈。SA-N-7是SA-11的海軍型,指令制導,半主動雷達,紅外尋的。有效打擊距離3.5 ~ 25公裏,飛行速度3馬赫,戰鬥部70公斤。SA-N-12是SA-17的海軍型,最大射程超過32公裏。克什米爾防空導彈系統可以同時對付6個空中目標,很快將成為印度海軍的標準中程防空導彈系統。

在近程武器系統上,“瓦裏克”級采用兩套俄制“卡什坦”導彈和艦炮壹體化系統,分別布置在直升機機庫兩側。每門“卡什坦”由成對掛載的1型30毫米速射炮和8枚SA-N-11防空導彈組成。速射炮射程1.5km,每分鐘可發射9000發炮彈。SA-N-11射程8km,彈頭重6kg。此外,瓦裏克還將使用2門俄羅斯Ak630近防炮。這種6管近高射炮射程2公裏,射速每分鐘3 000發。

與塔爾瓦德級壹樣,施瓦裏克級的遠程反艦武器也采用SS-N-27俱樂部反艦巡航導彈,8對組裝,垂直發射。鑒於印俄聯合研制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反艦巡航導彈即將進入實戰,印度海軍表示完全有可能在2005年列裝“施瓦裏克”級時列裝“布拉莫斯”。該導彈是印度國防工業另壹個引以為傲的產品,由印度和俄羅斯NPO設計局聯合研制。它的許多特性與俄制“彩虹”超音速反艦導彈相似。中壓發動機推進,全超音速飛行,最大速度可達2.8馬赫,最大射程280公裏,戰鬥部重200 ~ 300公斤。中途飛行時可爬升至14000米搜索目標,飛行終端下降至10 ~ 15米突防。俄羅斯在5438年6月+2005年10月宣布,布拉莫斯到2004年底共進行了9次發射試驗,全部成功命中目標(包括水面和陸地目標)。印度打算在未來的水面艦艇、潛艇和飛機上安裝這種新型導彈。

反潛方面,“施瓦裏克”級采用90R反潛導彈,從RBU-6000發射裝置發射。鑒於SS-N-27導彈發射裝置的靈活性,也有可能通過該系統發射91RE2反潛導彈。魚雷發射器將使用俄羅斯的DTA-53-956魚雷發射器或印度自己研制的某種裝置。此外,艦上的兩架印度自行研制的輕型直升機或兩架海王MK 42B也可用於反潛和反艦作戰。

電子信息系統:混合+改進

該艦使用壹部MR-760“屋頂”三坐標空中搜索雷達作為其“克什米爾”防空導彈系統的空中探測和目標制導雷達,安裝在前桅。防空導彈系統的火控和目標照射由3 ~ 4部MR-90“前掩護”雷達完成。76毫米超高速艦炮的火控系統是安裝在艦橋頂部的光雷達。反艦導彈的火控雷達很可能使用“阿帕納”主動和被動搜索攻擊雷達,或者使用類似“塔爾瓦德”級的俄制火控雷達。“阿帕納”雷達是俄羅斯“半島”火控雷達在印度的國產產品。巴拉特電子公司的RAWL02天線也將安裝在“Shi Varick”級的主桅桿上,這是壹種印度仿制的荷蘭電信公司的LW08天線。

該艦的聲吶裝置由巴拉特電子公司的改進型艦體聲吶和ATAS公司的拖曳式陣列聲吶組成,後者是在泰雷茲公司的拖曳式陣列聲吶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施瓦裏克”級還將在龍骨下安裝聲納。

電子戰系統采用巴拉特電子公司的改進型“阿爾山達”系統,其部件和設備來自印度、以色列、意大利等國。導航系統由迪卡雷達、魯米雷達(I波段,用於沿海和港口導航)和RANI雷達(I波段)組成。運營管理系統可采用印度的改良型EMCCA系統,法國的TAVITAC系統或SENIT系統,或法印混合系統。大部分艦載通信設備都是印度制造的。

評論

壹艘船的性能只能通過對比來看。“瓦裏克”級可以被視為“塔爾瓦德”級的改型。如果在軍港並排停靠,乍壹看,最大的區別就是壹大壹小。“施瓦裏克”級護衛艦的長度、寬度和排水量明顯大於“塔爾瓦德”級。另壹個區別是,“瓦裏克”級的上層建築比“塔爾瓦德”級更簡單,更註重桅桿等上層建築的隱蔽性。對於船上的小艇,“施瓦裏克”號借鑒“拉斐特”級,將其藏在可移動的艙壁後面。仔細觀察,“史瓦裏克”更像是壹個混血兒。“塔爾瓦德”的電子系統基本上是俄羅斯制造的,而“瓦裏克”則混合使用俄羅斯和荷蘭的搜索雷達。此外,“施瓦裏克”的改進還體現在它的戰鬥管理等電子系統比“塔爾瓦德”更先進。在武器配置上,兩艦差別不大。

總的來說,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於隱身性能和平臺自動化。Varick級的雷達波、噪音和紅外信號將比Talvard級低得多。由於CAE公司的綜合平臺管理系統,“Varick”的整體自動化水平比不上“Talvard”。

但“瓦裏克”級與目前的世界壹流隱身艦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從外形上看,“瓦裏克”號不夠簡單,其雷達天線和上層建築布局都還遠遠落後於90年代服役的法國“拉斐特”級護衛艦,更不用說還在設計中的更先進的隱身艦了。這種差距與印度艦艇的設計水平和技術水平有關。

在設計方面,該級艦以俄羅斯“克裏瓦茨”III級為基礎。俄羅斯艦船向來以火力強大著稱,其艦船設計部門長期以來對隱身重視不夠。這壹點從20世紀同時期的俄羅斯和西方艦船對比就可以看出來。俄羅斯艦船的上層建築總是密密麻麻的,給人壹種雜亂無章的感覺。雖然俄羅斯最終意識到了軍艦隱身的極端重要性,但提高設計能力需要時間。對於俄羅斯目前的隱身艦艇設計水平,恐怕怎麽估計都不為過,更何況是在俄羅斯的幫助下自行設計建造艦艇的印度。而且,俄羅斯絕不會慷慨地將其隱身技術前沿的研究成果轉讓給印度。這就決定了“史瓦裏克”在隱身設計上不能考慮得很細。雖然法國船舶建造局是顧問(“老佛爺”級護衛艦足以讓人信任其水平),但印度沒有時間也沒有資金大膽出招。

斧子的設計被修改了,留下了很多遺憾。

從技術上講,印度的電子信息技術水平也很難和西方海軍強國相比。目前它沒有艦載相控陣雷達,只能使用傳統的旋轉雷達天線,對艦艇的隱身有負面影響。另壹方面,也是實現外觀簡約的重要途徑。美國以其強大的經濟和技術實力為後盾,多年來壹直從事這方面的研究,最新的成果只能在計劃中的艦艇上得到清晰的體現。印度在這方面的技術水平可想而知。它的艦載天線必然會越來越亂,雷達波的隱身效果自然會差很多。

其他技術領域的情況也類似,印度仍然需要更多來自國外的技術援助。比如在紅外隱身技術上,印度采用了加拿大的紅外壓制技術。至於艦艇的電磁信號,印度能在多大程度上考慮壹流的國產隱身護衛艦還是個問號。

總之,倉促的設計時間使得無法全面考慮阻礙其隱身性能的所有因素。從瑞典“維斯比”號輕型護衛艦下水的那壹刻起,該艦的隱身就進入了“全隱身”時代,即對所有可能暴露艦艇的信號特征進行全面均勻的壓制,使艦艇不會因為任何過於搶眼的信號特征而失去隱身性。作為壹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這絕不是印度臨時邀請英法俄就能解決的。印度艦艇在隱身技術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需要註意的是,印度對“Varick”的噪音水平要求很高,所有機器設備都要求減振降噪。結合該級艦同時裝備艦體聲納和拖曳陣聲納的分析,我們很容易得出反潛是“史瓦裏克”號主要作戰任務之壹的結論。印度雖然從購買的基洛級潛艇中學到了壹點減振降噪技術,但從學習到實際應用並沒有那麽簡單。所以英國有機會,德國變速箱在印度也受歡迎,俄羅斯和法國肯定會分壹杯羹。

在“施瓦裏克”號的設計和建造過程中,印度從外國合作夥伴那裏引進了許多先進技術,但“施瓦裏克”級艦載設備的國產化水平仍然值得印度驕傲。壹般來說,國產設備占全艦的60% ~ 70%,屬於正常水平,印度聲稱其國產水平在此之上。必須明確,國產化水平的提高本身就是壹個漸進的過程,“國產化程度”也取決於人們對“國產設備”的定義。如果堅持只有我國設計生產的設備才能算國產,那就是否定了仿制對國內產業的促進作用。

我們來看看印度海軍這幾年都在忙些什麽:設計建造自己的航母,設計核潛艇(這個項目特別困難和受挫),繼續建造“德裏”級驅逐艦的後續艦艇,外包“戈爾什科夫”號航母和艦載機,外包常規潛艇等。沒有壹個是小項目。印度在海軍發展上攤了壹個大餅,有些急功近利,但也凸顯了其對海軍的重視,或者更準確地說,是對海洋和21世紀發展空間的重視。盡管印度在軍事建設上壹直向海軍傾斜,但這樣的野心仍然會導致資金的問題——印度海軍可能不再有足夠的資金用於隱身等尖端技術的研究。或許印度從現在開始會加大在這壹重要技術領域的投入,但至少在此之前的很長壹段時間內,它不會有這種能力和遠見。那麽,“施瓦裏克”級護衛艦實際上是在基本沒有技術儲備的情況下,對“零”級隱身艦艇的突破,意義重大,為以後的設計和改進積累了寶貴的經驗。通過該級艦的設計建造,印度還獲得了壹些有價值的生產許可,這將有助於進壹步提高其科研生產水平,增強國防工業能力。

總的來說,瓦裏克號作為印度自行設計建造的第壹型隱身戰艦,作為壹個多年來海軍建設全面出擊的第三世界國家海軍來說並不容易,雖然其隱身效果比不上西方海軍強國的艦艇。

  • 上一篇:股權轉讓的方式有哪些?
  • 下一篇:廣東拓安新物聯怎麽樣?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