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怡長湖木。
集發電和儲能於壹體,光熱項目有優勢。
隨著中國首座100 MW級光熱電站——首航節能敦煌100 MW塔式光熱示範電站成功並網發電,如何更好地發展光熱發電成為本次峰會的焦點。會上,多位專家表示,光熱發電仍是可再生能源的“小眾”領域,但與風電、光伏相比,光熱發電有其不可比擬的優勢,集發電和儲能於壹體,是壹種穩定可控的電源,發展前景廣闊。
目前,我國已確定到2020年和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壹次能源消費的比重分別達到15%和20%。這意味著到2030年,太陽能發電占比將達到10%,風電占比也將達到10%。按照這個比例,折算下來的光伏裝機容量需要達到7.2億千瓦。同時,根據規劃目標,到2030年,燃煤火電裝機容量將減少到9億千瓦。大規模的光伏裝置需要配備儲能設施,儲能面臨成本高的問題。
據電力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孫芮介紹,7.2億千瓦的光伏裝機容量要與3.8億千瓦的儲能相匹配。100 MW光熱項目可將380 MW的配套儲能降低到130 MW。光熱項目的優勢不言而喻。
酒泉市能源局局長陳說:“光熱發電享受比風電、光伏發電更高的標桿電價,而且不限電。這是基於綠色革命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考慮,也說明我國光熱發電前景廣闊。”
周期長,需要沈澱才能迎來爆發。
光熱發電和光伏有本質區別,光熱產業周期比較長,需要耐心。
浙江孔眾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金建祥說:“光伏是電子行業的壹個增長點。廠商不可能單獨為妳設計光伏板,都是大批量生產的。光熱是機械行業,每臺設備都是定制的,幾乎沒有通用的。光伏建設和驗證都很快,不到半年就完成了,很快就能證明是否達產。光熱建設周期兩年多,建成後還需要兩年時間驗證技術路線。但光熱項目壹旦過了拐點,就會迎來爆發式增長。如果未來兩年國內光熱項目有較好的發電數據,2020年底行業將進入大幅爆發增長階段,屆時可能會忙不過來。”
水電水利規劃設計院新能源部副主任王說:“光熱項目的建設過程與海上風電頗為相似。前壹階段進展緩慢,後期將迎來爆發式增長。兩者的相似性還體現在投資額非常大;技術復雜,技術風險高;在很多環節上,是串聯關系。壹個問題就可能帶來整個鏈條的中斷,直接影響最終結果。”
“國內海上風電起步於2005-2006年,但直到2017-2018年才真正迎來爆發點,行業開始加速發展。光熱發電行業也需要經歷壹個發展沈澱的過程,才能迎來真正的爆發。”王對說道。
政策支持和產業鏈協調缺壹不可。
作為壹個新興產業,光熱發電的進壹步發展離不開國家和地方政策的支持,從長遠來看,離不開整個產業鏈的協調與配合。
有與會者表示:“拿地成本高是行業面臨的大問題。如果火電站和光伏電站壹樣,從面簽變成點簽,企業的資金壓力會小很多。”
對此,徐曉東表示:“作為政府,應該從長計議,給予壹些優惠條件。比如土地,壹開始可以考慮免費使用。雖然初期沒有直接收入,但可以帶來人氣和其他產業。有了人氣,地方發展就有了基礎。”
光熱發展面臨的另壹個問題是財政補貼。王坦言:“風電、光伏快速降價甚至平價,對光熱發電是利好。壹方面,只有光伏、風電退出補貼,才能把補貼的空間讓給其他行業;另壹方面,風電和光伏經濟性的增強,有利於與光熱發電的融合發展。”
中廣核新能源德令哈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雄表示,短期內依靠補貼沒有問題,但行業不應該壹直依靠補貼來持續發展。
首航節能總經理高峰表示:“整個光熱產業鏈必須相互支持和維護,* * *將共同發展這個產業。雖然有些項目存在競爭,但還是要把眼光放遠壹點。光熱市場足夠大,需要更多的企業向光熱產業聚集。”
結束
歡迎分享給妳的朋友!
出品|中國能源報(ID: CNEnergy)
編輯|陸啟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