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時代的塑造者”
2020年6月8日,65438+2月8日,AI獨角獸田蕓李飛在科創板提交IPO招股書,募集30億元。其中,8億元用於城市AI計算樞紐及智能應用研發項目,3億元用於面向場景的下壹代AI技術研發項目,5億元用於基於神經網絡處理器的視覺計算AI芯片項目,6543.8+04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項目。
三個月後,田蕓·李飛收到了壹封詢問信。在科創板首輪問詢中,上交所主要關註了股東、歷史沿革、未盈利及累計虧損、子公司及分支機構、人員、主要產品、行業特點、市場競爭、關聯方、收入構成及客戶、毛利率、期間費用、未決訴訟及行政處罰等34個問題。
其中,影響最大的問題是公司高管辭職、股東變更、長期虧損、收入增長不穩定等。,而且這些問題並不是田蕓·李飛獨有的。大多數人工智能公司都面臨這些問題,如雲知聲、沃賽科技、易圖等許多公司的IPO申請被終止。
這些AI獨角獸都在為“AI第壹股”而戰,但現實是他們有集體“溺水”的危險。披露招股書的從雲、迪法恩斯、易圖和雲知聲均出現虧損。更大的壓力是,這些拿了大量融資的AI獨角獸,在二級市場匹配融資時,無法獲得高估值。
所以當這些企業準備申請上市的時候,各種問題就會明顯暴露出來。
為什麽現在這些AI公司會遇到這樣的困境?
首先,從AI產業的產業鏈來看,人工智能產業的基礎層主要提供數據和計算支持,包括硬件設施、系統平臺和數據資源。技術層是感知和認知能力,包括算法模型、基本框架和通用技術;應用層是場景和產品,主要包括各類智能產品和應用平臺。
同時,智能產品和眾多物聯網終端、邊緣設備是數據資源的重要來源,形成對基礎層底層數據的持續補充,進而帶動技術層的演進和叠代,從而形成完整的閉環。
目前,國內人工智能企業主要集中在應用層,基礎層比較薄弱。由於對技術和資金的高需求,基礎層的底層技術被少數國際巨頭壟斷。而且目前AI應用的方向還是比較有限的。這時候很多AI企業會出現業務重疊,企業優勢不明顯。長期來看,會對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產生壹定的影響。
但除了這些外部因素,企業的成長也是壹個很大的影響因素。
1,企業的成長周期
伊迪絲在《企業的成長周期》中提到,企業就像人壹樣。對於他們來說,在生命周期的每個階段,掙紮和經歷風暴是正常的。在下壹個發展階段,企業也會面臨轉型的問題。在生命過程中,企業要學會自己處理這些問題,否則就會發展成阻礙企業發展的疾病。
壹個企業的成長,每個階段都會有相應的問題,需要管理者去克服。每壹個階段的飛躍,也是壹個熔爐的考驗,是人生的重組。企業順利度過這個熔爐,就能順利進入下壹階段,獲得新生。
根據伊迪絲的企業成長周期理論,企業的生命周期可分為孕育期、嬰兒期、蹣跚學步期、青春期、壯年期、穩定期、貴族期、官僚早期和死亡期。
企業的成長和老化主要是通過柔性和可控性的關系來表現的。企業年輕時充滿彈性,但控制力不壹定強。當企業老化時,關系發生變化:可控性增加,但靈活性降低。
這裏的“年輕”是指企業相對容易做出改變和調整,但由於控制水平低,行為壹般不可預測。“老齡化”是指企業對行為有很強的控制力,但缺乏靈活性和改革的意圖。壹個企業既有彈性,又有控制力,也就是說,當它既不太幼稚,也不老態龍鐘的時候,它具有年輕成熟的優勢,表現出活力和控制力。這個階段被稱為人生的壯年,是企業的最佳狀態。
壯年的企業可以按照管理者的意願進行改革,有能力把握自己未來的方向。管理的本質不是創造壹個完全沒有“問題”的惡劣環境,而是引導企業進入壯年,永葆青春。
根據企業生命周期理論,企業生命周期的第壹階段是孵化期,此時企業尚未誕生,只是壹個創業的想法。這時候就強調創業的意圖和未來實現的可能性。企業家需要極度的熱情和自信來說服自己和他人,他們所做的事情可以成功。這個時候,創業者就是夢想家。
企業真正誕生的時候,有人承擔風險,企業也從孕育期進入嬰兒期。
此時,處於嬰兒期的企業需要資金的支持才能生存。這個時候,創業者非常註重銷售,全力向前沖。只要看到機會的苗頭,就忍不住抓住,生怕錯過難得的機會。這時候重點是拼命活下去,也是打磨產品,接受市場驗證的好機會。但這也是壹個對夢進行實驗的過程。這個過程極有可能打破創業者的幻想,甚至可能是壹波三折。如果這個階段順利通過,就意味著產品通過了市場考驗,創業者的夢想可以繼續發光。
企業在完成了產品的市場實驗後,應該追求以市場份額和利潤衡量的銷售額。此時,企業也進入了蹣跚學步期。
此時,企業經營狀況良好,前景看好。創業者覺得自己可以戰勝壹切,開始有壹種自信心的膨脹。他們認為他們可以做任何事情,所以他們同時開展多條業務路線。最後,他們發現資源和精力不足以支撐快速擴張,很有可能公司業務陷入困境。有問題很正常。最重要的是,創業者能夠及時醒悟,確立企業發展的優先順序,先集中精力做最重要的部分,逐步規劃行政體系和工作程序,讓公司的發展更有效率,為下壹階段的青春期做準備。
進入青春期的企業,創業者要開始逐步賦權,規範工作程序,建立職能責任制,將之前的探索經驗和成功模式制度化。這時候他們就要關註企業利潤和效益的雙提升。青春期的制度化過程為企業進入鼎盛時期做好了準備。
但是,這個時候很有可能創始團隊會因為理念上的分歧而分手。創始人開始綜合考慮利潤與成本的比例,不再像孕育期和嬰兒期那樣不計後果地追求創新,但有些人仍然執著於之前創造產品的激情,想要延續孕育期和嬰兒期的狀態。因為不想妥協,他們最終選擇了離開,尤其是創新型的技術人才。
順利度過青春期後,企業進入壯年。此時的企業既有制度化的制度,又有創新精神,這是企業發展的最佳狀態。歷史悠久的企業,是有生命力和控制力長期保持壯年的。
是創業者從醞釀期到鼎盛時期不斷挑戰和否定自己的過程。企業每進入壹個階段,對創業者來說都是壹次熔爐的考驗,是壹次脫胎換骨,獲得新生的過程。企業家上壹階段的成功人格特質可能會阻礙他們在這壹階段的發展,所以企業家在經歷大熔爐的過程中不斷拋棄過去成功的自己,塑造新的自己。
如今,市場上的人工智能公司,尤其是想在科技創新板上市的公司頻繁受阻,雲知聲、何塞科技、易圖等多家公司的IPO申請被終止。從他們的規模和特點來看,他們大多處於蹣跚學步到青春期的過渡階段,仍然需要外界的支持,無法自己成長。
目前,科創板的審核越來越嚴格,田蕓李飛要想成功上市,面臨著諸多挑戰。這種挑戰不僅是由於外部政策的變化,也是企業自身面臨的困難。
2.田蕓·李飛的增長周期
265438+20世紀經濟報道的壹篇題為《AI啟動浪淘沙,開啟a股上市之路》的文章寫道,“將的創業之路分為三個發展階段。第壹階段更多的是技術平臺的研發、沈澱和打磨。從2014到2016,用了兩年多的時間來鞏固底部。
“2017至2019,進入產品落地、場景開發、市場拓展階段。針對各種場景,田蕓李飛逐步豐富解決方案,落地城市級動態人像系統,開發各種警種的各種應用,從警務拓展到智慧社區治理、公園管理、商業領域等場景。”
壹方面,動態人像識別系統“深眼”以幫助破案而聞名,並迅速登陸深圳大部分地區、北京、上海、杭州等20多個城市以及東南亞多個國家。另壹方面,田蕓·李飛的解決方案也從公共安全擴展到城市治理和新業務。"
“2019之後,雲天勵飛進入第三階段,即快速發展階段。此時,雲天勵飛已具備快速開發市級解決方案的能力,並在2020年疫情期間快速開發出市級疫情監測和大數據分析平臺。”
從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2014到2016,田蕓李飛處於起步階段,是壹個不斷挖掘市場需求,打磨產品,驗證產品市場的階段。
2016,由田蕓李飛研發的動態人像識別系統“深目”開始在深圳龍崗區落地,並在警界嶄露頭角。這意味著田蕓·李飛已經度過了嬰兒期,準備進入蹣跚學步期。
此時,田蕓李飛正處於蹣跚學步階段,逐漸從智能安全擴展到城市治理。這個階段是擴大市場份額的階段,也是收入快速增長的階段。
招股書披露的數據顯示,田蕓李飛2017、2018、2019年的營收分別為5023.3萬元、65438+3300萬元、2.3億元,可見營收的快速增長。但在2020年1-9月期間,營收約為2.7億元,營收增速放緩。
此外,田蕓李飛2017、2018、2019年的凈虧損分別為5479.63萬元、65438+99萬元、510萬元,而2020年前9個月的凈虧損為8.6億元。
對於未來上市的計劃,蹣跚學步的田蕓李飛開始考慮轉型,逐步將業務範圍從保安擴展到城市管理,但同時也要綜合考慮成本和利潤的比例,逐步放棄以往只註重銷售而不計成本的工作模式,開始追求利潤,調整企業發展方向,開始規範公司管理制度。
然而,企業在這個時候依靠以前的模式取得了成功,但現在它不得不被新的模式所取代。這個時候,企業內部就會出現理念上的分歧,甚至導致創業夥伴的離開。
田蕓·李飛在這個階段確實遇到了創業夥伴的離開。
田蕓曾回復問詢函稱,田與同為李飛的創始股東,兩人於2014 * *共同設立了田蕓有限,其中陳寧持股70%,田迪紅持股30%;隨著公司的發展,兩人逐漸對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產生了重大分歧。田決定於2018年9月停止在工作。
核心技術人員的離開無疑會對田蕓李飛的發展產生很大的影響,但幸運的是,田蕓李飛找到了王小語博士作為首席科學家。王小語博士曾任NEC實驗室首席研究員,Snap前資深科學家,Snap研究院創始人之壹。他的加盟為田蕓李飛的技術實力增加了強有力的保障。
2019之後,田蕓·李飛逐漸從蹣跚學步過渡到青春期。2020年,田蕓李飛開始準備在科技創新板上市,這也意味著田蕓李飛將開始向規範化管理方向發展。
此時,田蕓李飛開始註重公司成本和利潤比例的控制,建立了權責明確的制度和管理體系。管理者要開始嘗試授權,逐步使企業成為壹個不依靠壹個人的力量或外力就能自我成長的組織,避免創始人或重要高管的離職。這個組織將無法正常運作。
這個時候對於公司管理者來說,創新精神是必須長期保證的,但是不能只關註創新,還要考慮公司的營收、利潤、成本和公司的未來,要照顧到很多方面。這本身也是對管理者的挑戰。首先,他們應該意識到變化,然後推動企業內部的變化,這是企業和管理者進步和成長的必要過程。
但另壹方面,田蕓李飛此時所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對於管理者陳寧和企業本身來說,既是壹個改變和學習的好機會,也是壹個難得的熔爐。最終他能否經受住熔爐的考驗,我們誰也無法下結論,只能留給時間來驗證。
*參考資料:
1,ichak adizes,企業生命周期,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沃倫·本尼斯的怪胎和怪傑機械工業出版社。
3.新華網《技術骨幹頻繁離職科技創新板公司遭遇留人難題》
4.搜狐。com的未決訴訟和未盈利的田蕓李飛科技創新板IPO是“重傷”。
5.雷迪觸網《田蕓被問詢:二股東田為何退出王小丫年薪過千萬》
6.騰訊。com的《田蕓李飛持續虧損,研發下滑,市場再差也會被列為“補血”
7.半導體行業觀察《田蕓李飛:低調的AI初創企業壹步壹步走向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