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收集的專利申請的優先權日晚於1990 65438+10月1。本文主要分析了德溫特世界專利索引的WPI數據庫和中國CPRS數據庫中地震勘探數據采集、處理和解釋領域的專利申請數據。截至2011,12,31 * *日,地震勘探相關專利申請量為12005件,專利技術數量為3869項。對於以家族形式出現在數據庫中的壹系列專利文獻(“家族”此處指同壹專利家族中的“家族”),計算為“1項”。
如圖1所示,可以看到近20年來地震勘探領域專利技術的發展。地震勘探領域的專利技術發展呈波浪式上升趨勢,直到2009年達到372項的峰值(2010和2011的數據仍有部分未公開,暫時無法統計),年申請量保持在200件左右。總的趨勢是:項數基本穩定,項數比較明顯。據預測,地震勘探專利技術在未來很長壹段時間內將保持穩定發展的趨勢。
為了研究專利技術在地震勘探國家或地區的分布情況,作者按照專利家族中優先權最早的國家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了統計。從圖2可以看出,首次申請地震勘探的主要國家和地區是美國(2128,53%),其次是中國(747,19%),法國、英國、俄羅斯和挪威分別占2%至8%。其他國家或地區之和不超過7%。可以看出,地震勘探領域的發明創造主要是在美國完成的,中國、法國、英國、俄羅斯、挪威在該領域也有壹定的創新能力。
按照地震勘探行業的分類習慣,根據地震勘探的結構和方法特點,分為采集、處理和解釋三個技術分支。在地震勘探技術領域,與采集相關的專利申請多達2167項,與處理相關的專利申請多達1166項,與解釋相關的專利申請多達645項。征集申請高居榜首。
經檢索,地震勘探采集、處理和解釋領域中國專利申請997件,國內727件,占73%,國外270件,占27%。國內申請數量已經超過國外對華申請數量。值得註意的是,在地震勘探領域,全球3142項專利申請中只有270項進入中國,86%以上的專利技術沒有進入中國,這說明國外申請人並沒有把國內申請人作為重要的競爭對手,這也給中國申請人加快地震勘探技術的研發留下了壹定的時間和空間。
從圖3所示的中國地震勘探技術歷年國內外專利申請變化可以看出,1991至2000年期間,地震勘探研發基礎薄弱,國內申請長期維持在10以下的低水平。而且國外申請量徘徊在不到20件的低位,反映出國外技術雖然處於快速發展階段,但由於當時的種種考慮,國內並沒有相應的專利戰略布局。我國相關產業的後續研發跟不上世界地震勘探技術的發展步伐,大量設備依賴進口,對地震勘探技術的重視程度和研發力度與國外同行相差甚遠。自2001以來,國內申請量快速增長,專利申請量穩步增長。目前保持了強勁的上升趨勢。多年來,外國在華專利申請量在2002年基本穩定在1990之間。2001之後,隨著國內申請的快速增長,國外向中國申請的數量也在緩慢增長。數據顯示,國外技術研發起步早、研究水平高,國外在華申請已有長期專利布局。
野外數據采集占整個地震勘探成本的80%以上,是勘探工程的基礎。采集階段,震源(204個,占34%)和地震檢波器(133個,占22%)占比最大,接收要素配置為129個(占21%),信號傳輸為72個(占12%)。
在地震數據處理方面,篩選出與地震數據處理密切相關的專利申請307件,其中預處理25件,常規處理128件,成像處理68件,其他94件。可以看出,地震資料處理首先以常規處理為主,占應用總數的壹半,其次是成像處理。
根據檢索結果,篩選出與地震資料解釋密切相關的專利申請120件,涉及構造解釋24件,沈積解釋9件,巖性解釋69件。可以看出,地震資料解釋以巖性解釋為主,占應用的58%。
在地震勘探領域,前五名申請者是斯倫貝謝(52項申請)、PGS(47項申請)、埃克森美孚(26項申請)、道達爾(18項申請)和CGG (16項申請)。這五家公司擁有海洋和陸地勘探的核心技術。
地震勘探的數據采集和處理是斯倫貝謝公司的研發重點。斯倫貝謝公司在世界各地都有分支機構,在專利申請量、覆蓋面和專利水平方面的領先地位不可動搖。斯倫貝謝公司是世界地震勘探領域當之無愧的專利巨頭,研發重點是震源、無線信號傳輸和多波多分量處理。
當前CGGVeritas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地球物理服務公司。CGG公司掌握了機械震源、海洋拖纜和地震信號無線傳輸的核心技術。中國市場廣泛使用的檢波器、地震儀、海洋拖纜等關鍵設備均采購自CGG旗下的Thussel公司,CGG是目前中國三大石油公司的主要供應商和服務商。其核心技術如MEMS數字檢波器、數字地震儀等處於保密階段,對現階段我國的跟蹤研發極為不利。
中國石油作為中國地震勘探領域的主要申請方,在中國的申請量占據絕對數量。近年來,隨著中石油走出國門,拓展海外市場,中石油也開始采取並購的方式,逐步進行全球戰略布局,這是非常可喜的。中國石油的專利申請有111。
掌握核心技術的國外公司,如PetroFrance、Geku、Thussel等,早已在中國布局專利,在無線信號傳輸方面的專利壁壘嚴格。在海洋拖纜的控制和制造方面,PGS、Thussell、Schluberg和Stat等外國公司在中國申請了大量專利。國外在華申請基本以海洋勘探為主,國內申請基本以陸上勘探為主。國外幾大油氣公司在海洋拖纜的控制和制造、無線信號傳輸、海洋濾波等方面擁有關鍵專利甚至核心專利。結合壹系列申請,他們的專利布局意圖很明顯。然而,中國的海洋探索剛剛起步,與國際水平還有很大差距。海洋勘探領域仍然存在重大的專利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