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註冊公司 - 江淮二字消失,江淮大眾更名為大眾安徽,大眾控股國企50%。

江淮二字消失,江淮大眾更名為大眾安徽,大眾控股國企50%。

江淮汽車更名為大眾(安徽),大眾在合資公司的持股比例塵埃落定。大眾成為首家突破50:50股比紅線的外資汽車企業,標誌著36年來汽車產業保護戰略正式破解。

江淮汽車這個不斷探索“商轉”和“新能源汽車”之路的安徽汽車廠商,在時代潮流下悄然放棄了主導權,就像華晨和BAIC壹樣,在合作中逐漸失去了話語權。

65438年2月2日晚間公告顯示,JAC大眾更名為“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JAC乘用車宣布易主。“冠名權”之爭反映了股權和話語權之爭。

具體來說,JAC在合資公司中只持有25%的股份,而大眾中國持有75%,JAC的母公司姜奇控股原本由安徽SASAC持有,現在壹半股份歸大眾所有。

江淮汽車原董事長左亞男壹句話:“壹旦做了汽車產業,就走上了壹條不歸路。當妳停止投資,停止新的增長點的時候,妳就前功盡棄了。”

以商用車起家的江淮汽車,很早就開始走乘用車的道路,曾經搭上了SUV快速發展的東風。2015年乘用車銷量突破30萬,但小型SUV瑞風S3未能成功,壹度曝出車門生銹問題,陷入低質低價漩渦,口碑不佳。

2016,JAC把重點放在新能源汽車上。通過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JAC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僅當年就獲得補貼39億多元,超過了很多車企壹年的利潤。JAC還投資了電池制造商郭萱高科,但其新能源產品壹直未能在市場上引起轟動。

80萬輛的空產能,江淮另辟蹊徑,變身造車新勢力蔚來汽車的代工廠。對此,江淮汽車高層也辟謠:“我們壹起設計制造,最終是向市場提供有競爭力、有價值的產品,而不是代工。”

但是,最後蔚來ES8上市的時候,車身上壹個江淮的字都沒有。現在看來,當年的對話有點阿q精神勝利法的意味。

很多嘗試都傾向於模仿當下火熱的概念,沒有持續的技術投入,缺乏研究探索,這也是江淮汽車被市場拋棄的原因,壹位汽車分析師評論道。

這次江淮乘用車向大眾承諾,江淮既無奈又欣慰。25%的總股比畢竟不多,但總比什麽都沒有“0”強,而且經過多年的積累也不會完全拋棄。再壞,轉念壹想,商用車領域還有瑞風系列和瑞風系列,可以算是個安慰。

即使有兩家合資企業,壹汽大眾和SAIC大眾,每年貢獻400萬輛汽車,大眾仍然擔心自己是否被電氣化和智能化時代拋在後面。

選擇大比例江淮乘用車,大眾意在將其作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支點,撬動中國乃至全球的新能源汽車市場。

按照計劃,大眾集團將在江淮大眾(現大眾(安徽))投產4-5年。大眾集團品牌產品;優先在江淮大眾b級車和C級車細分市場生產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

大眾汽車(安徽)2025年預計產能為20-25萬輛,年總收入將達到300億人民幣。2029年預計產能35-40萬輛,年總營收500億人民幣。

近日《商報》(Handelsblatt)還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稱,大眾汽車正指望中國的合資夥伴JAC生產最新的小型純電動汽車,該車最初僅在中國生產,未來將出口到歐洲。

但是,考慮到JAC早在2017年就與大眾有合資企業,合資企業近幾年的表現並不盡如人意。

2065 438+2008年4月JAC大眾第壹輛車,思豪SOL?E20X亮相,時隔壹年半於2019年9月正式上市。補貼後新車售價12.80-13800元,電池容量49.5kWh,工信部續航裏程402km。對比市場主流電動車近600km的電池容量和橫向100kWh的配置,思豪並無優勢。再加上大眾對車的投入保守,導致外界猜測江淮能否保持大眾的品質。

在生產領域,大眾給予了JAC相當大的支持,引進了德國VDA質量管理體系,升級了生產線,系統升級了JAC的產品。在大眾的幫助下,JAC的產品質量確實有了壹定程度的提高。佳悅系列也通過自身的銷售展示了大眾在汽車制造領域的獨特性。同時也創造了“大眾線”的稱號,讓江淮驕傲,讓外人尷尬。不知道大眾會怎麽看待這種濃濃的發帖感。

調整股比後,很好奇新產品會不會掛思豪或者大眾的標。而且對於大眾來說,未來要同時處理好三家合資公司的關系,也不是壹件簡單的事情。要有高超的平衡技巧,才能避免產品重疊、內耗嚴重等壹系列問題。

汽車電動化時代,壹汽和SAIC會滿足於大眾帶來老式燃油車嗎?恐怕不行。

寫在最後

如今,在政策、市場和技術的疊加下,中國已經率先形成了全球最大的能源相關汽車市場,並在產業鏈上形成了快速的技術叠代進步趨勢。此外,隨著智能網聯和5G時代的發展,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高接受度以及充電站等綜合基礎設施,有望引領全球此輪汽車產業改革。

大眾與JAC合作。JAC雖然比不上比亞迪、廣汽新能源等傳統巨頭,但也比不上特斯拉、上汽通用五菱,在新能源行業有著十幾年的研發經驗,九代技術,四代產品。大象轉身的時候,大眾發現,即使和壹汽、SAIC在燃油車領域的合作相當大,但在新能源領域還是無處可爪。就像寶能、恒大壹樣,靠“賺錢能力”迅速獲得所需要素。

兩者到底是“強強聯合”還是“弱勢群體”?只需要三五年,時間會給我們答案。

本文來自車家作者汽車之家,不代表汽車之家立場。

  • 上一篇:家用理發器什麽牌子好?求推薦。
  • 下一篇:付費指數是如何計算的?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