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投資有壹個內在的投資收益周期。壹般來說,PE基金成立後的3~5年屬於投資期。在此期間,PE基金的任務是尋找和發現投資機會,然後與被投資企業進行商務談判,形成投資意向,簽署相關法律文件等。,即完成項目投資。因此,在投資期間,PE基金需要支付管理費、各種投資成本,甚至偶爾需要放棄或退出被投資的業績不佳的企業。同時,PE基金投資的項目企業壹般還沒有看到投資回報。因此,在此期間,PE基金的收益壹般會屬於負收益,即現金流出持續大於現金流入。
之後,隨著私募基金的投資項目開始退出,即被投資企業出現IPO(首次公開發行)、並購、清算等資本運作,PE基金開始出現真實收益,基金的支出-收益曲線也開始形成逐漸向上延伸的趨勢和變化。而且投資期過後,PE基金的主要任務在於投後管理和項目退出。壹般來說,這期間基金的管理費是多少?應該低於投資期的管理費,甚至在PE存在的最後幾年,可能不再需要向管理公司支付管理費。同時,隨著PE基金存續期的增長,越來越多的被投資企業退出基金,基金收益也呈現加速增長的趨勢,即這條“J曲線”會更加“陡峭”。
當然,如果是受宏觀經濟環境影響,或者PE基金自身管理能力不足,操作效果不好,那麽從“J曲線”的圖表中,我們會看到“J曲線”並不是很陡,而是比較“平緩”。這壹般說明私募基金的業績並不理想,基金的現金凈流入相對有限,LP獲得的收益也相對較低。
從上面的介紹我們可以看出,所謂的“J曲線的影響”是指PE資金的現金流出持續大於到期前的現金流入,LP幾乎無法獲得收益。相反,LP需要等待三到五年才能獲得PE基金的收益。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這種“J曲線效應”,使LP更快地獲得PE基金的收益,基金管理人可以通過PE二級市場買入壹些相對成熟的私募基金投資份額或私募基金投資的相對成熟的被投資企業,從而從整體上調整基金管理人持有的組合公司的期限,使組合的整體“J曲線”盡快上升,即盡快產生收益。正如美國著名PE投資機構Capital Dynamics所言,私募基金壹般需要五年時間才能完成LP承諾投資的80%。因此,購買成熟私募基金的投資份額,可以加速實現基金的首個收益,提高整體組合投資公司的流動性,這也是私募二級市場基金能夠相對較早實現基金收益的原因。?
可以看出,私募基金的“J曲線效應”使得私募基金優化資產結構成為現實需要,而PE二級市場使得私募基金能夠通過購買成熟基金的股份來達到優化資產結構的目的。當然,通過PE二級市場直接購買私募基金份額,也可以成為投資者進入PE資產的捷徑,讓沒有任何PE資產的投資者從整體上實現資產結構的優化配置。
(二)挖掘市場機會
效率低下是私募股權二級市場的壹個制度性特征,從私募股權二級市場在世界上誕生到今天,壹直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當然,也正是因為這個制度問題,PE二級市場出現了難得的投資機會。所謂“無效率”,是指PE二級市場是非公開市場,這個市場的買賣信息,以及這個市場的產品價格評估,都處於私下和私下溝通的狀態。信息不對稱使得這個市場包含了被低估的商品,即存在優質的投資機會。而且這個市場屬於典型的“買方市場”,即這個市場的供求關系是供過於求,這必然會導致這個市場的商品被低估的現象。為此,這個市場的淘寶將有機會收獲“物美價廉”的產品,讓“淘寶”獲得比普通私募基金更大的投資收益。?這也是專註私募二級市場運作的基金產生的原因。
此外,由於PE二級市場是買方市場,賣方為了賣出自己的基金份額,往往願意承擔壹定的折扣或其他優惠條件,也願意接受復雜的交易安排,進壹步降低買方的投資風險。所以在PE二級市場的投資,往往可以達到風險更低收益更高的投資效果。
根據美國著名私募數據提供商PREQIN的統計,2000-2005年間成立的私募二級市場基金的內部收益率(IRR)平均在20%-30%之間,高於壹級市場基金(普通私募基金)。美國著名私募股權基金管理公司Probitas Partners於2009年6月5438+065438+10月發布的調查顯示……超過50%的投資者認為二級市場基金管理人運作的二級市場基金在頂季度的IRR將超過20%。
(3)資產購買明確。
私募股權基金的特點是投資人投資成立壹個基金,然後基金在尋找項目,進行投資。所以在普通私募基金中,投資人實際拿出錢的時候,並不清楚基金未來可以投資什麽項目。他們只能依靠基金經理的專業判斷來實現未來具體項目的投資。
相反,投資者在私募二級市場投資時,壹般來說,他們在拿出錢的那壹刻就對被投資企業非常清楚,然後就可以自己或通過其他專業人士來判斷這些被投資企業的未來成長性和當前價值,從而確定投資是否合理可行。私募股權二級市場的這壹特點,使得二級市場的投資能夠進壹步防範投資風險的發生,因為無論基金管理人的投資分析和決策能力多麽優秀和突出,也只能在投資之初對被投資企業的未來發展進行估計和預測,而這種估計和預測最終會與被投資企業的實際經營產生偏差甚至謬誤。私募股權投資二級市場可以盡可能地防止這種偏差,因為當投資者在二級市場購買基金的投資份額時,這些投資份額所對應的權益已經在被投資企業中得到現實的體現。
(D)建立GP關系
在國外成熟的私募基金國家,優秀的基金經理是壹種稀缺資源,即大多數投資者都希望將自己的資金交給這些優秀的基金經理管理,但優秀的基金經理能夠管理的資產量是有限的。所以這種內在的供求關系會導致“基金經理市場”,即優秀的基金經理處於優勢地位,投資者都希望與這些優秀的基金經理建立業務聯系。
私募二級市場為這些投資者提供了與優秀基金管理人建立合作關系的途徑和橋梁,即投資者先通過二級市場購買這些優秀基金管理人需要出售的資產或管理人管理的基金中的出資份額,從而建立雙方的合作關系,然後通過不斷的了解和熟悉,這些投資者在未來可以有機會參與這些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壹)緩解資金壓力
由於私募股權投資是壹種長期投資,在私募股權基金成立之初,LP可能在財務上有能力滿足《私募股權基金有限合夥協議》及其他相關法律文件中的要求,有能力履行其承諾的出資義務。但是,在私募基金成立後的具體運作過程中,由於社會經濟條件的變化,或者私募基金LP自身情況的變化,LP可能會喪失履行當初投資承諾的能力。在這種情況下,LP可能想利用二級市場實現自己的出資份額,從而解決資金壓力的問題。
當然,這壹類還可以細分為以下兩種情況:
第壹,LP本身的經濟狀況存在嚴重問題。它需要賣出自己的基金份額來獲得現金,以解決自己面臨的經濟困難,也就是LP成為了所謂的“尷尬賣家”。這種情況是LP利用二級市場獲取流動性最常見的情況。
第二,LP實際上無法履行即將到期的承諾。為了避免違約,它必須將未註資承諾或未註資承諾與註資基金份額壹起轉讓。在私募基金領域,經常會有壹種超承諾策略的應用,即在私募基金成立之初,LP會有意認購超出其正常支付能力的承諾出資份額,然後LP用其投資的基金和其他相對成熟的私募基金的分配款來支付其對基金的承諾。超募策略甚至被壹些私募基金投資者認為是獲取理想目標收益應該采取的方法。?而在外部經濟環境向好的情況下,LP可能會繼續獲得相當可觀的回報,使得LP可以通過使用本基金和其他基金的回報來履行其剩余的投資承諾,實現這種類似於“拆東墻補西墻”的資金安排。但只要整體社會經濟形勢下滑或遇到各種意想不到的問題,LP就可能無法履行對基金的投資承諾,因為基金和其他資金的回報可能會減少,甚至長期不回。在這種情況下,LP需要單獨出售尚未履行出資義務的份額,或者將尚未履行出資義務的份額與已經出資給其他有支付能力的投資者的基金份額壹起出售。
(2)積極管理資產。
如果私募股權基金的LP是壹個成熟的投資者,那麽私募股權投資可能只是LP的壹種投資資產,LP可能需要壹系列主動的投資組合管理來實現LP整體資產收益最大化的目標。這種主動資產管理的運作往往需要私募股權二級市場的配合和協助。這種積極的資產管理方式可以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壹,當壹只私募基金取得了不錯的業績,也就是這個時候基金份額的價值可能已經比較高了,為了鎖定基金目前的業績?為了防止未來基金業績下滑,影響最終投資收益,LP會希望采取“盡快拿”的策略,盡快將眼前且相當滿意的收益收入囊中,同時將持有的基金份額所蘊含的未來升值預期或減值風險交給購買者。
其次,壹個成熟的LP可能會同時投資幾個gp的幾個私募基金,然後LP會定期分析這些被投資基金的情況,從而采取壹些積極的措施來調整自己在這些被投資基金中的投資份額,以達到獲得最佳投資收益的目的,也就是LP需要在PE資產類別內重新平衡投資公司。比如LP可能會根據所投基金所投項目的地理位置、行業領域、投資年份、團隊管理人員變動、資產類別等因素,結合各基金的運營效果和宏觀經濟形勢,在所有PE資產範圍內進行調整和安排。這種安排的壹種形式或方式是通過二級市場轉讓非核心資產。
再次,除了調整PE資產以達到最佳的投資效果,LP可能還需要動態調整其投資的所有資產類別,使PE資產與其他資產的比例始終符合既定的投資規則,從而保證其能夠最大程度地實現既定的預期收益。所謂“分母效應”就是描述這種資產變動的現象。
具體來說,參與PE投資的機構投資者,壹般都有自己嚴格的資產配置規則。例如,他們可能將5%的資產分配給私募股權基金,60%分配給公開發行的股票,65,438+00%分配給房地產。如果公開交易證券的估值由於市場的急劇變化而大幅下降,那麽投資者的整個投資組合,也就是分母,就會開始縮水。同時,PE投資壹般保持原值不變。當然並不是說它的內在價值壹直不變,而是因為它們不公開交易,所以有些LP只是定期重估PE資產,有些則根本不重估PE資產。這樣壹來,原本5%的私募股權投資的配置比例可能會突然上升到20%甚至更高。對於那些需要遵守預先設定的資產配置規則的LP,也就是需要應對和處理這種分母效應的LP,有效的措施或選擇只有壹個,那就是出售部分PE資產,即使這種資產處理壹般會讓LP遭受壹定的損失,比如折價或降價。例如,加州養老金計劃在2010出售了30%的PE資產,哈佛捐贈基金也被報道出售了15億美元的私募股權基金份額。這種處理分母效應的方式壹般是通過私募二級市場來實現的。
(三)問題資金的處置
如果LP發現其投資的基金公司的管理人在運作基金時有違反《有限合夥協議》等法律文件的內容或其他違法行為,LP為了維護自身利益,防止或減少損失,會想退出問題基金,而退出問題基金的方式之壹就是通過PE二級市場轉讓LP的出資份額。
此外,即使LP投資的某個基金可能沒有違約或違法,但如果該基金的實際運作效果不理想,運作能力與其他同類基金相比較差,LP此時也可能想退出該基金,以便將資本集中到少數運作能力較強的基金經理身上。這不僅可以增加lp的基金合並收益能力,還可以幫助LP跟蹤和維護有限的基金經理關系,從而方便控制和溝通,降低基金的整體管理成本和相關管理費用。
(四)適應監管變化
規範和限制私募基金運作的法律法規或者行業規則發生變化,或者規範和限制投資人日常運作的法律規範性文件發生更新或者變更的,可能影響LP持有私募基金的數量和比例。為了滿足這些新的監管要求,LP可能需要降低持有的PE資產比例,因此需要通過PE二級市場轉移手中的PE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