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格馬利翁效應的起源
古代塞浦路斯的皮格馬利翁王子酷愛雕塑。有壹天,他成功塑造了壹個美女的形象,每天都愛不釋手,深情的看著。看著看著,美女居然活了。
在1963中,羅森塔爾和福特告訴學生實驗者,用於迷宮實驗的老鼠來自不同的物種:聰明的老鼠和笨拙的老鼠。事實上,老鼠來自同壹個種群。但實驗結果顯示,聰明的老鼠比笨拙的老鼠犯的錯誤少,這種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觀察學生實驗者在測試老鼠時的行為,沒有發現作弊或其他扭曲結果的事情。似乎可以推斷,得到聰明老鼠的學生比那些得到笨拙老鼠的不幸學生更能鼓勵老鼠通過迷宮。也許這影響了實驗的結果,因為實驗者用不同的方式對待兩組老鼠。
1968年,兩位美國心理學家來到壹所小學。他們從壹年級到六年級選擇了三個班級,在學生中進行了壹次嚴肅的“發展測試”。然後,他們會以壹種贊許的語氣將發展可能性優秀的學生名單通知相關老師。8個月後,他們來到這所學校進行復試。這樣壹來,上榜的學生成績進步顯著,在情感和性格上也更加開朗,好學,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和老師的關系也特別融洽。
其實這是心理學家進行的壹個預期心理實驗。他們提供的名單完全是隨機的。他們通過“權威謊言”暗示老師,加強老師對名單上學生的信心。雖然老師總是把這些單子藏在心裏,但還是通過眼神、微笑、語氣滋養著這些學生的心靈。事實上,他們扮演的是皮格馬利翁的角色。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於是變得更加自信,奮發向上的洪流蕩漾在血管裏,於是在行動中不知不覺地更加努力學習,結果進步神速。這個驚人的實驗後來被稱為“皮格馬利翁效應”或“期望效應”或“羅森塔爾效應”。
所以皮格馬利翁效應也被總結為:“說妳能行,妳能行,妳不行;說妳不能,妳不能,妳不能。”
皮格馬利翁效應案例
海倫在這家外貿公司工作了三年,國貿畢業後在公司的表現壹直平平。原因是她的前老板胡月是壹個非常傲慢和刻薄的女人。她並不欣賞海倫所有的工作,而是經常給她潑冷水。有壹次,海倫主動收集了壹些國外對公司出口的紡織品實施新環保標準的信息,但當她的老板發現後,不僅不欣賞她的主動,反而批評她沒有專心工作。後來海倫再也不敢關註業務範圍以外的工作。海倫認為胡月不欣賞她是因為她不像其他同事那樣奉承她,但她自問不是馬屁精,所以得不到胡月的好感,在公司裏自然變得沈默寡言。
直到後來負責進出口工作的Sam新調到公司,新老板,新作風。從美國回來的山姆,性格開朗,經常表揚同事,尤其主張大家暢所欲言,不受部門和職責的束縛。在他的帶動下,海倫也積極表達了自己的觀點。由於薩姆的積極鼓勵,海倫對工作的熱情空前高漲,她不斷地學習新東西,起草合同,參加談判,和外國商人打交道...海倫很驚訝自己還有這麽大的潛力可以發掘。沒想到之前沈默靦腆的姑娘,今天能和外商爭論報價的事。
點評:其實海倫的變化就是我們所說的皮格馬利翁效應。在不被重視和鼓勵,甚至充滿負面評價的環境中,人們往往會受到負面信息的影響,對自己做出相對較低的評價。在壹個充滿信任和欣賞的環境中,人們很容易受到啟發和鼓勵,朝著更好的方向努力。隨著心態的改變,他們越來越積極,最終取得更好的成績。
自尊和自信是人的精神支柱。
“皮格馬利翁效應”提醒我們,自尊和自信是人的精神支柱和成功的前提。所以,家長、老師、管理者要記住,不要把別人的自尊、自信當小事,因為重建自己的自信比摧毀自己的自信要困難很多倍。
卡內基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當他9歲時,他的父親娶了另壹個女人。繼母第壹次進屋的那天,她的父親指著卡內基對她說:“妳以後壹定要小心他。他是鎮上公認的最壞的孩子,妳有壹天可能會被這個倒黴的家夥傷害。”
卡內基原本打算不接受這個繼母。在他心裏,他總覺得後媽喝壹個名詞會給他帶來厄運。但是繼母的行動出乎卡內基的意料。他笑著走到卡耐基面前,摸了摸卡耐基的頭,然後笑著責怪她的丈夫:“妳怎麽能這麽說?聽著,他怎麽會是鎮上最差的男孩?他應該是鎮上最聰明最快樂的孩子。”
卡耐基被繼母的話深深打動了。從來沒有人對他說過這樣的話,即使在他母親活著的時候。隨著繼母的話,他和繼母開始建立友誼。也就是這句話成為了他的壹種動力,使他在未來創造了28條成功的黃金法則,幫助千千數百萬普通人走上了成功和財富的光明大道。但是在她來之前沒有人誇他聰明。
最殘酷的傷害是對自尊和自信的傷害。不管妳的孩子現在有多“壞”,妳都要多鼓勵他,對他最大限度支撐人生信念之帆的信任給他壹個贊。這樣,妳的孩子壹定會像卡耐基壹樣,步入成功的殿堂。著名心理學家傑斯·雷爾(Jess Rael)在《兒子,我並不完美,我只是真實的我》壹書中評論道:“贊美就像陽光壹樣溫暖人類的靈魂。沒有它,我們就不能成長和開花。但我們大多數人只是敏感地回避其他冷言冷語,而吝嗇於給予別人贊許的溫暖陽光。”
臺灣省著名作家三毛在散文《人生之戰》中寫道:“我壹生的悲哀,不是賺得全世界,而是求妳欣賞我。”這個“妳”是她的父親。壹天晚上,父親看了三毛的文章,給她留了壹張紙條:“有這樣壹棵小草,我深受感動,也很驕傲。”女兒看到後“淚流滿面”。三毛寫道:“我壹生都在等妳的話,只等妳,我的父親,親口說出來,壹掃我在這個家裏壹輩子都無法擺脫的自卑和心虛。”
猶太人說,不要恐嚇壹個孩子:要麽懲罰他,要麽饒了他...如果非要打,就用小草樹。對壹個孩子的懲罰取決於他的初衷。即使他的初衷是錯誤的,也不要因為他畢竟是個孩子,就把他當大人看待。
另壹個父親的故事也值得借鑒。
父親用他攢了很久的錢買了壹輛新車。他非常愛惜這輛車,每天都仔細清洗。他5歲的兒子總是和父親壹起打掃衛生,父親很高興有這麽壹個體貼的兒子。
有壹天,父親忘記清洗新車,盡管它很臟。知道父親很累,兒子背著他想把車洗完。但是他找不到抹布。他想到媽媽的鋼絲刷,就進了廚房。但是當他畫完的時候,他發現車上有很多圖案。他急忙找到父親,壹邊哭壹邊向他道歉。他爸爸看到自己的新車被兒子漆成這樣,心都碎了,但他也很愛兒子。於是他怒氣沖沖地走進房間,跪在地上祈禱:“上帝,我該怎麽辦?”那是我的新車。我該怎麽懲罰我的兒子?"
過了壹會兒,父親從房間裏走出來,把哭哭啼啼的兒子抱在懷裏:“傻孩子,謝謝妳給他洗車。爸爸愛車,但他更愛妳。”
請記住吉斯菲爾德伯爵的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或者至少他認為自己高人壹等。在他們知道自己高人壹等的地方,他們當然喜歡被別人公正地評價。但在那些想出人頭地卻不自信的地方,他們更喜歡得到別人的贊美。
不要只盯著別人的錯誤
皮格馬利翁效應告訴我們,要想讓別人進步成功,就不能老盯著別人的錯誤。
懷特·魯斯有兩個姐妹。他們三個在和父母約會,想要相愛。
那年夏天,三姐妹開車去郊外旅遊。姐妹倆已經有駕照,駕駛經驗豐富。但是剛滿16的露絲剛剛拿到駕照。
大姐和二姐商量,他們兩個在繁華的市區開車,讓她在人煙稀少的地方練練手藝。當她到達郊區時,露絲正開著車,興奮地說笑著。她可能因為缺乏經驗而慌張。她想在紅燈亮之前穿過十字路口,但她沒有。相反,她與從側面駛來的壹輛大拖車相撞。姐姐當場死亡,二姐頭部受重傷,露絲也摔斷了壹條腿。她的父母接到電話後立即趕到了醫院。露絲以為她的父母會責怪她,但她的父母只是緊緊地擁抱著她和她的妹妹,痛哭流涕。父母擦去女兒臉上的淚水,開始大笑,好像什麽也沒發生。對於幸存的兩個女兒,尤其是露絲,父母壹直是溫柔善良的。
當時父母的行為真的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幾年後,露絲問她的父母為什麽她沒有得到教訓,但事實上,她的姐姐死於壹場因她闖紅燈引起的車禍。
我爸媽幹脆說:“妳姐走了。無論我們說什麽,做什麽,都不能讓她起死回生,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如果我們責怪妳,妳將背負‘導致妳妹妹死亡’的重擔,妳也將失去壹個完整、健康、美好的未來。”
事後責備不重要,有時候根本沒用,最重要的是胸懷和未來。只有不夠聰明的人才會批評、指責、抱怨別人。懷特夫婦的理解也能在企業管理中產生卓越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