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註冊公司 - 安全問題層出不窮。李鐸食用油能起死回生嗎?

安全問題層出不窮。李鐸食用油能起死回生嗎?

編輯| Paul Yu Pin

由齊超制作。com“見專欄”

食用油是中國烹飪中不可或缺的調味品,烹飪離不開它。隨著國內居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人們對食用油的數量和質量有了新的要求和標準。2021年,我國精煉食用植物油產量為49731萬噸,但需求量高達6092.5萬噸,仍有較大缺口。

隨著食用油需求的增加,居民健康意識提高,少油低鹽的飲食習慣正在被更多人接受。因此,膽固醇高的花生油正逐漸被玉米油、葵花籽油甚至橄欖油取代。這本來應該是健康油主品牌李鐸食用油的大好機會,但事實上,其近幾年的發展實在令人尷尬。

食品安全問題頻發,李鐸仍處於恢復階段。

自2008年進入中國市場以來,李鐸食用油壹直被消費者稱為玉米油、葵花籽油和其他植物油。而且其號稱“富含88%不飽和脂肪酸和維生素E”的葵花籽油,壹直受到壹些健康家庭的青睞。但在2020年,李鐸食用油被相關部門指出非法添加乙基麥芽酚,這是壹種禁用的風味改良劑。

佳格食品(中國)有限公司生產、佳格投資(中國)有限公司銷售的李鐸食用植物調和油(1.8L/瓶,2019/4/16)中乙基麥芽酚檢出值為50.6 μ g/kg。佳格食品(中國)有限公司生產、北京鑫海韻通商廈平谷超市銷售的李鐸珍寶食用植物調和油(5L/瓶,2019/5/10)中乙基麥芽酚檢出值為78.2μg/kg。

被安徽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和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先後點名的李鐸食用油,當時已全部下架。從此,李鐸不僅失去了在葵花籽油領域的主導地位,也開始失去在食用油領域的市場。因為國內消費者壹直都認可,油是不會錯的。

調味品市場的口碑是最難建立的,但壹旦被消費者知曉和青睞,就會代代相傳。所以調味品企業雖然利潤低,但是可以走穩定薄利多銷的道路。該行業的主導者龍魚也因涉嫌使用轉基因原料而受到批評。

早在2021年報中,金龍魚旗下就有17家具有轉基因加工資質的企業,但金龍魚卻聲稱堅持不使用轉基因原料,難免令人困惑。此外,近年來,隨著油脂原料價格的暴漲,金龍魚在近期發布的2022年上半年年報中也透露,品牌發展已經達到臨界值,隨著市場需求的飽和,食用油行業將在相對平淡的市場中穩步前進。

但事實並非如此。自去年金龍魚被卷入致癌物的輿論風波後,股價壹路下滑:公司股價跌幅超過65%至高位,市值蒸發超過5000億,似乎沒有觸底反彈的打算。但金龍魚在財報中辯稱,是因為原材料價格上漲,市場力量不足。但食品安全紅線是消費者購買的底線。

食用油的安全性壹直被國人所重視,尤其是在建立了壹定的品牌忠誠度後,壹旦出現輿論風暴,就會迅速失去市場份額。李鐸壹個月內兩次出現安全問題,這讓本身就是小眾的葵花籽油更加岌岌可危。因此,李鐸今天仍在努力爭取失去的市場份額,但收效甚微。

細分食用油市場,營銷策略難以奏效。

據天貓發布的《2022年食用油行業趨勢白皮書》顯示,過去壹年,玉米油和葵花籽油規模增速同比增長22%和10%,位列普通食用油品類前兩位。用戶在廚房用油的選擇上越來越青睞輕油,李鐸自然不會錯過這個重新樹立品牌口碑的機會。

早在2019,李鐸食用油就開始進行多品類布局。2020年,李鐸推出醬油和香油;2021推出了花椒油、藤椒油、辣椒油等多種調味油。2022年,李鐸食用油宣布將逐步推出大米、料酒、醋等廚房必備產品,大有全面布局調料市場的勢頭,但其中的學問並沒有想象中那麽簡單。

食用油的原料足夠復雜,除了傳統的花生、大豆、葵花籽、茶籽,還有玉米、橄欖。李鐸在這方面自然有比較完善的供應鏈管理。但當大米、料酒、醋等原料很多,釀造配方也差不多時,李鐸其實很難顧及。除非是代工,否則需要前期大力建設供應鏈體系,這對當下非常重要。

此外,多利目前在營銷策略上並不稀奇。與金龍魚、福臨門等傳統品牌喜歡在固定電視頻道投放廣告,在大型連鎖商場做線下活動不同,李鐸食用油選擇了電商和點對點的發展模式,在食用油行業獨樹壹幟。

壹方面,李鐸與優質餐廳合作,比如在北京,與多家知名餐廳合作推出“尋找北京的宴席”系列,將營銷融入場景;另壹方面擁抱新零售,與盒馬鮮生、JD.COM、天貓等大型電商超市達成戰略合作,看似覆蓋全市場,但實際上這種方案更難操作。

公開數據顯示,消費者購買食用油的渠道多集中在超市或超市。如果在電商平臺購買,只能接受類似Park Park和沃爾瑪的購買模式,因為消費者對油品質量的要求很高,從90年代的散裝油發展到今天的精裝油就可以看出來。

消費者在使用超市等商店購買的油時會更放心,因為壹方面他們希望在網上貨比三家,選擇性價比更高的品牌,另壹方面他們也信任尚超的品控,相信如果出了問題,可以找到責任方,而李鐸在餐飲和電商方面發力,雖然增加了不少銷量,但從未直接接觸過消費者,所以這種促銷策略有壹定的局限性。

在接受調查的消費者中,有多達50%的居民表示,家裏用的油壹直是那些老牌子,壹般情況下不會輕易更換,除非出現食品安全問題,所以李鐸想靠大飯店的口碑和電商渠道的便利來博取消費者的青睞,恐怕會是滑鐵盧。

打技術牌,卻迎來行業新沖擊。

柴米油鹽醬醋茶,作為中國654.38+0.4億人每天離不開的東西,哪怕是壹個品類的654.38+0%,也已經成為行業巨頭。年消費3600萬噸的食用油市場,只需要1%的市場份額,就是銷售額超過50億的細分巨頭。

新消費時代,在產業演進和變革的大背景下,所有行業其實都面臨著大洗牌的風險。

新消費時代,新興品牌對傳統企業的沖擊是巨大的,外賣行業的繁榮帶來的便利無疑給食用油市場的未來走向蒙上了壹層面紗。

外賣行業的便利減少了所有在外工作的青壯年的做飯時間。得益於美團和餓了麽的入龍,近年來外賣食品價格也有所下降,這對食用油企業來說應該是好事,但對李鐸食用油來說並非如此。

目前,李鐸專註於更健康的玉米油和葵花籽油,它聲稱擁有更先進的技術,可以進壹步提高油的質量,但隨之而來的是更低的性價比。

選用100%非轉基因玉米為原料,同時采用成本更高、更天然的創新物理壓榨技術,保留更多營養。最後,通過全程充氮保鮮技術,實現了“滴鎖”。這是李鐸食用油引以為豪的7重精煉技術。“但在業內人士看來,雖然食用油在中國的廚房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在科技層面上推廣會適得其反。

食用油在中國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傳統的古壓榨法得到了很多消費者的認可。其不添加任何雜質的天然價值,更能吸引消費者為之買單,尤其是在添加劑逐漸為人所知和避免的情況下,李鐸食用油還在大力宣傳自己的黑科技,這似乎有些違背消費者的需求。

在外賣行業和新消費時代,買油大戶基本都是壹些連鎖餐廳,外賣大戶,或者預制蔬菜生產廠家。在購買食用油時,這些商家比普通消費者對價格更敏感。李鐸這種不促進銷量,玩性價比的品牌,幾乎不會在他們的考慮範圍之內,這無疑是壹種市場損失。

不可否認,外賣行業有壹種特殊的食物,對油的要求很高,就是輕食。但這類餐會更傾向於使用茶油,或者橄欖油等品質更高的油,而不是玉米油或葵花籽油,因為這兩種油溢價空間更高,但顯然李鐸不在他們的采購範圍內。

中國人的飲食習慣註定要比西方人使用更多的食用油。俗話說“油多菜不爛”,所以油也是消費者愛囤積的產品。他們壹旦看到熟悉的品牌在賣,就會毫不猶豫地拿去地下,這也導致了近年來很多品牌開始低價傾銷。不玩這套李鐸,到2022年上半年市場份額只有3%也是可以理解的。

在產品大同小異的情況下,如何找到品牌的閃光點,在市場上站穩腳跟,絕非易事。但是,在其他品牌都在打價格戰的時候,李鐸的技術牌卻不得不打得有點混亂,尤其是在油品領域,消費者追求越簡單,添加越少越好,實在令人費解。

標簽

李鐸食用油現在所處的時代已經不是當初進入中國時的環境了。尤其是在李鐸已經發生了兩起安全事故的情況下,僅僅通過升級包裝、請代言人來贏回消費者的信心是不夠的,還要更加貼近市場需求。

  • 上一篇:人類無法從物質上滿足幸福——智能源集群運行介紹(下)
  • 下一篇:如何決定是否留在現在的公司?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