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艇經濟時代被越來越多的人提起。遊艇作為高端產品,越來越吸引相關上遊產業,如電子、機械、特種材料、家具制造等。同時在高附加值的經濟活動中達到了較高的水平,作為壹種新的消費理念和模式,可以在相當程度上挖掘旅遊、消費和服務資源。此外,相應的配套設施,如遊艇碼頭和後續服務的產業鏈也逐漸完善,促進了遊艇行業的進壹步發展,成為高端奢侈品消費者中不可抗拒的誘惑。
歐美國家對遊艇有著難以割舍的情結,發展較早。遊艇已經成為人們休閑、旅遊、度假、垂釣、運動和比賽的專用船只。在美國,遊艇的人均擁有量之高足以說明人們對遊艇的喜愛。平均每四個人就擁有壹艘遊艇,全國擁有的遊艇總數相當可觀。意大利、法國等國不僅是世界上遊艇產業發達、遊艇經濟發達的國家,也是人均擁有遊艇數量較高的國家。在大洋洲的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平均每八個人就有壹艘遊艇。據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澳大利亞註冊的私人遊艇數量已經超過1萬艘,已經達到了較高的擁有率,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壹部分。人均消費群體位居世界前列,推動了遊艇產業的快速發展。
從遊艇產業的發展來看,遊艇的價值雖然小,但並不低,內在的科技含量、設計水平、整體舾裝、制造工藝要求都很高,性價比高。現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大約有171人擁有壹艘遊艇,可見遊艇的重要地位。當然,這也是與壹個國家的經濟水平和發展相協調的。經濟起點越高,發展水平越快,會在壹定程度上刺激和影響遊艇產業的發展。歐美遊艇業的繁榮從壹個側面反映了國家經濟發展的現狀和市場需求的擴大。近年來,壹些國外遊艇制造商加大了遊艇在中國市場的銷售和開發,並積極利用自身優勢向中國出口。截至2005年9月底,中國* * *從28個國家和地區進口1042艘船,進口總額16951800美元。美國、意大利、德國等國是中國船只的主要進口國。
中國作為世界第三大造船國,擁有壹系列成熟的造船技術和市場經驗,這對全面拓展遊艇經濟無疑大有裨益。2005年中國新船完工量突破10萬載重噸,達到12萬載重噸,新船訂單量首次超過日本。造船業的快速發展自然觸及到遊艇業,並帶動其發展。在遊艇經濟領域,中國關註遊艇產業的發展主要在兩個方面:世界範圍內和國內。世界遊艇業的整體崛起為中國遊艇業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鑒,也為中國積極利用造船資源優勢打開遊艇出口大門提供了範例。目前,無論是從數量上還是從地區比較上,中國遊艇出口的潛力都很大。國內遊艇行業市場仍需培育,未來前景看好,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我國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居住條件不斷改善,已經擁有豪宅名車的富裕階層有能力將目光投向豪華遊艇;水上運動項目的層出不窮也對遊艇提出了諸多要求。特別值得註意的是,中國作為壹個世界大國,擁有1.8萬公裏的海岸線,眾多的島嶼、水系和湖泊,具有發展遊艇產業的自然資源、水環境和優越條件,應該而且能夠使遊艇產業在市場上占有壹席之地。當然,遊艇經濟的繁榮還需要時間。
以中國的國際化大都市上海為例。五年內,上海遊艇總量將達到65438+萬艘,2020年將達到65438+萬艘。雖然從數量上來說有很大的增長,但是相對於歐美人口與遊艇數量的比例來說,還是有很大潛力的。所以,雖然人們完全有理由期待遊艇經濟的提出,但從國內現實的發展分析,這仍然是我們需要理性期待的重要內容。
2005年,在上海上演的遊艇嘉年華“中國國際遊艇展”以其豐富多彩的新品展示、學術論壇、商品洽談、觀賞體驗等內容,在首屆亞洲遊艇大獎晚會上獲得了“亞洲最佳遊艇展”的美譽。* * *來自19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家機構和企業參展,意大利、法國等發達國家的40多家企業首次參展。130多艘國內外船艇相繼亮相,其中不乏國際水平最高、款式最新、風格最優雅、感覺最舒適的大型豪華遊艇。業內人士表示,遊艇是現代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完美結合的產物,遊艇將成為繼家用車之後國內達到小康生活水平的高層次消費者的又壹新定位。
前不久,全球最權威的豪華遊艇刊物之壹《Show Boats》在摩納哥舉行了壹年壹度的評選,由煙臺萊佛士船務有限公司設計建造的豪華遊艇“Lady Asia”獲得了最具創意遊艇獎,該刊物的主要讀者是全球遊艇的擁有者、建造者、經紀人、船長和設計師。這艘遊艇是目前國內建造的最大的私人遊艇,外形美觀流暢,裝飾豪華舒適。
去年年底,廣州華敏公司建造了壹艘56英尺的豪華遊艇“科拉”號,出口歐洲,主要用於沿海航區的休閑觀光。船體采用玻璃鋼材料,吸收了國外同類產品的優點,分為兩層,包括觀光艙、主艙、觀光甲板和潛水平臺。由於遊艇成本合理,質量過硬,很多中外客戶前來洽談。目前,該公司已接到建造三艘同類型遊艇的訂單。
去年9月24日,在千島湖國際遊艇展上,壹艘來自澳大利亞的兩棲船引起了人們的興趣,被千島湖鎮暖島的船主以40萬元左右的價格買下。據悉,這種水陸兩用船在國外已有景區使用,但在國內引進尚屬首次。水陸兩用船作為水陸兩用的交通工具,可以滿足客戶的特殊要求。
在出口的遊艇中,東莞龍將船務公司為英國公司建造的三艘中國遊艇引人註目。這三艘中國遊艇都是典型的住宅遊艇,其中“中式裝飾”引人註目,可以滿足喜歡搬到海邊的英國人的需求。從遊艇長度來看,分別為55、60、65英尺;從遊艇的布局來看,中國味濃厚。遊艇的底艙有船長室、客房、兒童室、書房、浴室和洗衣房等。,甲板上有中式廚房大廳(沙龍)和船尾陽臺。
國內首艘私人豪華遊艇在佛山建成。定制遊艇是廣州法拉利車迷協會會員。雖然這艘定制遊艇之前擁有過三艘遊艇,但都是從國外購買的。遊艇的空間設計為兩室壹廳,內部裝修材料以木材為主,並配有進口品牌動力設備、飾品和GPS導航系統。
如今,在很多地方,遊艇經濟正在悄然興起,受到人們的青睞。如廣東、福建、浙江、上海、江蘇、山東、遼寧等沿海省市,遊艇產業方興未艾;大陸的湖泊和河流也在湧動著熱浪。大連星海灣遊艇碼頭壹期有80個標準泊位;廈門象山國際遊艇碼頭已經投入運營,這是亞洲最大的遊艇碼頭。位於濱海旅遊區,與小金門島隔海相望。計劃於2009年2月7日前完成全部項目建設,屆時將提供約610個遊艇俱樂部碼頭、地標五星級酒店、濱水商業區、濱水步行道泊位。青島唐島灣海上旅遊項目啟動。六艘船提前投入使用,供遊客遊覽唐島及其周邊風光。所有項目將於2006年完成。寧波東錢湖推出了壹批新遊艇;杭州、溫州在遊艇項目上也做足了文章;上海首個遊艇城開業,壹期投資40多億,項目計劃2010初步建成;首批遊艇駕駛員誕生於上海,* * * 11學員畢業,獲得上海海事局頒發的首批遊艇駕駛員證書;從去年7月21開始,第壹期遊艇駕駛員培訓班在無錫舉辦。學員大多是實業家,都熱愛遊艇,或者之前從事過類似的水上工作,也有壹部分是因為工作需要來學習遊艇駕駛技術的。
遊艇產業的發展已經成為壹種時尚和壹種新的消費理念,體現了國民經濟發展與人民物質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提高的相關性。業內專家認為,中國遊艇業的崛起不再是遙遠的時代和夢想。隨著遊艇市場培育逐漸向成熟方向轉變,潛在的用戶需求將日益顯現和擴大。據了解,中國正在崛起的遊艇企業已經開始嶄露頭角,並成為大市場。2005年上半年,出口船艇的知名企業有威海弘陽、上海包道、廈門湯榮、大連朝陽、東莞滕傑、上海雙喜、富陽飛影等。其中,威海紅陽船艇出口額達667萬美元,同比增長84.8%;上海包道船出口額341萬美元,同比增長41%;廈門湯榮船艇出口額達302萬美元,同比增長91.5%,位列去年上半年船艇出口企業前三名。遊艇業正在步入壹些高收入、高消費群體的日常生活。專家指出,中國的船業是從1958起步的。目前,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和自主開發等多種形式,中國船舶工業框架已基本形成。根據相關規劃,2010年中國船舶工業總規模將達到80億元,2020年將達到300億元。遊艇風格正逐漸成為壹道引人註目的亮麗風景線。
摘自:航海2006年02期作者:邵天俊
遊艇經濟時代被越來越多的人提起。遊艇作為高端產品,越來越吸引相關上遊產業,如電子、機械、特種材料、家具制造等。同時在高附加值的經濟活動中達到了較高的水平,作為壹種新的消費理念和模式,可以在相當程度上挖掘旅遊、消費和服務資源。此外,相應的配套設施,如遊艇碼頭和後續服務的產業鏈也逐漸完善,促進了遊艇行業的進壹步發展,成為高端奢侈品消費者中不可抗拒的誘惑。
歐美國家對遊艇有著難以割舍的情結,發展較早。遊艇已經成為人們休閑、旅遊、度假、垂釣、運動和比賽的專用船只。在美國,遊艇的人均擁有量之高足以說明人們對遊艇的喜愛。平均每四個人就擁有壹艘遊艇,全國擁有的遊艇總數相當可觀。意大利、法國等國不僅是世界上遊艇產業發達、遊艇經濟發達的國家,也是人均擁有遊艇數量較高的國家。在大洋洲的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平均每八個人就有壹艘遊艇。據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澳大利亞註冊的私人遊艇數量已經超過1萬艘,已經達到了較高的擁有率,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壹部分。人均消費群體位居世界前列,推動了遊艇產業的快速發展。
從遊艇產業的發展來看,遊艇的價值雖然小,但並不低,內在的科技含量、設計水平、整體舾裝、制造工藝要求都很高,性價比高。現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大約有171人擁有壹艘遊艇,可見遊艇的重要地位。當然,這也是與壹個國家的經濟水平和發展相協調的。經濟起點越高,發展水平越快,會在壹定程度上刺激和影響遊艇產業的發展。歐美遊艇業的繁榮從壹個側面反映了國家經濟發展的現狀和市場需求的擴大。近年來,壹些國外遊艇制造商加大了遊艇在中國市場的銷售和開發,並積極利用自身優勢向中國出口。截至2005年9月底,中國* * *從28個國家和地區進口1042艘船,進口總額16951800美元。美國、意大利、德國等國是中國船只的主要進口國。
中國作為世界第三大造船國,擁有壹系列成熟的造船技術和市場經驗,這對全面拓展遊艇經濟無疑大有裨益。2005年中國新船完工量突破10萬載重噸,達到12萬載重噸,新船訂單量首次超過日本。造船業的快速發展自然觸及到遊艇業,並帶動其發展。在遊艇經濟領域,中國關註遊艇產業的發展主要在兩個方面:世界範圍內和國內。世界遊艇業的整體崛起為中國遊艇業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鑒,也為中國積極利用造船資源優勢打開遊艇出口大門提供了範例。目前,無論是從數量上還是從地區比較上,中國遊艇出口的潛力都很大。國內遊艇行業市場仍需培育,未來前景看好,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我國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居住條件不斷改善,已經擁有豪宅名車的富裕階層有能力將目光投向豪華遊艇;水上運動項目的層出不窮也對遊艇提出了諸多要求。特別值得註意的是,中國作為壹個世界大國,擁有1.8萬公裏的海岸線,眾多的島嶼、水系和湖泊,具有發展遊艇產業的自然資源、水環境和優越條件,應該而且能夠使遊艇產業在市場上占有壹席之地。當然,遊艇經濟的繁榮還需要時間。
以中國的國際化大都市上海為例。五年內,上海遊艇總量將達到65438+萬艘,2020年將達到65438+萬艘。雖然從數量上來說有很大的增長,但是相對於歐美人口與遊艇數量的比例來說,還是有很大潛力的。所以,雖然人們完全有理由期待遊艇經濟的提出,但從國內現實的發展分析,這仍然是我們需要理性期待的重要內容。
2005年,在上海上演的遊艇嘉年華“中國國際遊艇展”以其豐富多彩的新品展示、學術論壇、商品洽談、觀賞體驗等內容,在首屆亞洲遊艇大獎頒獎晚會上贏得了“亞洲最佳遊艇展”的美譽。* * *來自19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家機構和企業參展,意大利、法國等發達國家的40多家企業首次參展。130多艘國內外船艇相繼亮相,其中不乏國際水平最高、款式最新、風格最優雅、感覺最舒適的大型豪華遊艇。業內人士表示,遊艇是現代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完美結合的產物,遊艇將成為繼家用車之後國內達到小康生活水平的高層次消費者的又壹新定位。
前不久,全球最權威的豪華遊艇刊物之壹《Show Boats》在摩納哥舉行了壹年壹度的評選,由煙臺萊佛士船務有限公司設計建造的豪華遊艇“Lady Asia”獲得了最具創意遊艇獎,該刊物的主要讀者是全球遊艇的擁有者、建造者、經紀人、船長和設計師。這艘遊艇是目前國內建造的最大的私人遊艇,外形美觀流暢,裝飾豪華舒適。
去年年底,廣州華敏公司建造了壹艘56英尺的豪華遊艇“科拉”號,出口歐洲,主要用於沿海航區的休閑觀光。船體采用玻璃鋼材料,吸收了國外同類產品的優點,分為兩層,包括觀光艙、主艙、觀光甲板和潛水平臺。由於遊艇成本合理,質量過硬,很多中外客戶前來洽談。目前,該公司已接到建造三艘同類型遊艇的訂單。
去年9月24日,在千島湖國際遊艇展上,壹艘來自澳大利亞的兩棲船引起了人們的興趣,被千島湖鎮暖島的船主以40萬元左右的價格買下。據悉,這種水陸兩用船在國外已有景區使用,但在國內引進尚屬首次。水陸兩用船作為水陸兩用的交通工具,可以滿足客戶的特殊要求。
在出口的遊艇中,東莞龍將船務公司為英國公司建造的三艘中國遊艇引人註目。這三艘中國遊艇都是典型的住宅遊艇,其中“中式裝飾”引人註目,可以滿足喜歡搬到海邊的英國人的需求。從遊艇長度來看,分別為55、60、65英尺;從遊艇的布局來看,中國味濃厚。遊艇的底艙有船長室、客房、兒童室、書房、浴室和洗衣房等。,甲板上有中式廚房大廳(沙龍)和船尾陽臺。
國內首艘私人豪華遊艇在佛山建成。定制遊艇是廣州法拉利車迷協會會員。雖然這艘定制遊艇之前擁有過三艘遊艇,但都是從國外購買的。遊艇的空間設計為兩室壹廳,內部裝修材料以木材為主,並配有進口品牌動力設備、飾品和GPS導航系統。
如今,在很多地方,遊艇經濟正在悄然興起,受到人們的青睞。如廣東、福建、浙江、上海、江蘇、山東、遼寧等沿海省市,遊艇產業方興未艾;大陸的湖泊和河流也在湧動著熱浪。大連星海灣遊艇碼頭壹期有80個標準泊位;廈門象山國際遊艇碼頭已經投入運營,這是亞洲最大的遊艇碼頭。位於濱海旅遊區,與小金門島隔海相望。計劃於2009年2月7日前完成全部項目建設,屆時將提供約610個遊艇俱樂部碼頭、地標五星級酒店、濱水商業區、濱水步行道泊位。青島唐島灣海上旅遊項目啟動。六艘船提前投入使用,供遊客遊覽唐島及其周邊風光。所有項目將於2006年完成。寧波東錢湖推出了壹批新遊艇;杭州、溫州在遊艇項目上也做足了文章;上海首個遊艇城開業,壹期投資40多億,項目計劃2010初步建成;首批遊艇駕駛員誕生於上海,* * * 11學員畢業,獲得上海海事局頒發的首批遊艇駕駛員證書;從去年7月21開始,第壹期遊艇駕駛員培訓班在無錫舉辦。學員大多是實業家,都熱愛遊艇,或者之前從事過類似的水上工作,也有壹部分是因為工作需要來學習遊艇駕駛技術的。
遊艇產業的發展已經成為壹種時尚和壹種新的消費理念,體現了國民經濟發展與人民物質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提高的相關性。業內專家認為,中國遊艇業的崛起不再是遙遠的時代和夢想。隨著遊艇市場培育逐漸向成熟方向轉變,潛在的用戶需求將日益顯現和擴大。據了解,中國正在崛起的遊艇企業已經開始嶄露頭角,並成為大市場。2005年上半年,出口船艇的知名企業有威海弘陽、上海包道、廈門湯榮、大連潮陽、東莞滕傑、上海雙喜、富陽飛影等。其中,威海紅陽船艇出口額達667萬美元,同比增長84.8%;上海包道船出口額341萬美元,同比增長41%;廈門湯榮船艇出口額達302萬美元,同比增長91.5%,位列去年上半年船艇出口企業前三名。遊艇業正在步入壹些高收入、高消費群體的日常生活。專家指出,中國的船業是從1958起步的。目前,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和自主開發等多種形式,中國船舶工業框架已基本形成。根據相關規劃,2010年中國船舶工業總規模將達到80億元,2020年將達到300億元。遊艇風格正逐漸成為壹道引人註目的亮麗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