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註冊公司 - 知行合壹

知行合壹

01

“知行合壹”出自心理學大師王守仁。王守仁,明成化年間人,弘治年間進士。幾年後,明太祖鄭德繼位,王先生最著名的故事就是他平定了鄭德年間的之亂(王寧就是唐伯虎《秋香》裏的王寧)。關於王先生的稱謂很多,其中最大的是與孔子、孟子、朱齊名的儒家四聖之壹。

沒有多少人知道王先生。如果妳在網上問,王守仁是聖人嗎?估計網友能打。在我看來,王先生的心學確實很偉大,但自始至終,他都沒有介入統治階級的主流思想,也沒有直接與統治階級的主流思想對抗。相比之下,王守仁的影響力遠不如其他思想家。因此,有些喜歡心理學的人認為王守仁絕對可以被稱為聖人,但有些人認為僅僅被稱為聖人是不夠的。

歷史上有壹個不爭的事實,明朝死於黨爭。當然,黨爭在林東引起了麻煩,再看看林東黨。他們都是王雪的後裔。可以說,許多歷史學家和熱愛歷史的人都非常關心林東黨是如何誤導國家的。從壹個陰謀家的角度來說,晚明時期心理學的影響還是很大的,而且這種影響是潛移默化的。

“知行合壹”是王先生最重要的思想之壹。我很慚愧,我到現在才明白著名的“四句話教學”的含義。所謂“知行合壹”,表面上解釋起來很簡單,就是統壹思想和行動。但實際上,討論心性的理論思想是非常復雜和繁瑣的。和很多人壹樣,當我思考這個理論的時候,我想到了壹個詞,那就是“不要忘記妳的主動思維”。我認為“不要忘記妳的主動性思維”可以說是“良心”思維的壹個很好的起點。但這只是壹個起點。

我覺得心理學很有吸引力,我也很喜歡,但是我覺得“知行合壹”太難了。

我想說的是,我看到了壹個我認為真正做到了“知行合壹”的人,雖然這個人根本不存在。

02

在中國內陸,口碑最好的電視劇應該都是軍事電影。可以說,軍事題材的電視劇真的是老少皆宜,不分男女。我說的這個人是我們團的團長,朗·張文。

我從來沒把《我的團長我的團》當電視劇看。在我看來,它更像是壹件讓人可以欣賞的藝術品。當然,很多人對這部電視劇嗤之以鼻。我覺得這部電視劇把自然存在的東西擺在了人們面前,自然有人覺得有些東西還是不說的好。

這部電視劇和Blade 1937同樣使用了法國作曲家弗雷德裏克·塔爾貢(Frédéric Talgorn)的音樂作為背景音樂。

整部電視劇的內容大概是這樣的:遠征軍收編了壹批四川軍團的散兵遊勇,各派都去了緬甸。由於國際盟軍的指揮混亂,這些散兵遊勇在與日軍對峙之前就被打敗了。這時,壹個自稱是負責人的人組織了這些人,邊打邊往回跑。南門之戰後,他們將日軍擋在怒江之外,為對岸部隊贏得了防禦。

上校是假的,但是那邊的老師認為他是人才,就任命他為真正的上校,不過只是這波散兵遊勇組成的炮灰團的上校。日本人見國軍守住了怒江,就在南天門上修築工事,死守。師長壹心要打怒江,收復南天門,上校卻看穿了日本人的心思。南天門是日軍設下的壹個大陷阱。他據理力爭,勸說師長不要攻打南天門,以免落入日軍的圈套。但他在說服自己的師長的同時,想了壹個攻占南天門的辦法,成立突擊隊突襲南天門,並在那裏駐紮30多天,等待援軍的戰鬥。電視以援軍的到來(有刪減)結束。這部小說以團長自殺告終。

關於背景:這部電視劇填補了抗戰題材電視劇的壹個空白。1938年3月,國軍以不到日軍6倍的兵力和2倍多的死亡率擊敗日軍。是的,在此之前,我們沒有打贏壹場戰役,在此之後,我們也沒有打贏多少場戰役,直到二戰的整個局勢發生逆轉(當然,二戰的轉折點無疑是李雲龍射殺平安縣,詳情可參考網上搜索)。抗日戰爭的整個局面是,土地壹步步淪陷,部隊壹個個潰敗,人民四處逃難。當然,電視劇無法展現抗戰時期國軍是如何壹步步被打敗的,但這是事實。很多人認為這部電視劇醜化了遠征軍的形象。遠征軍作為國民黨的精銳部隊,肯定沒有電視上描述的那麽破敗。這是真的,但是還有壹個問題。精銳部隊不代表精銳部隊,士兵素質高和能不能打勝仗沒有直接關系。否則遠征軍可能會有更好的結局。

關於這部電視劇裏的角色。

1,余曉慶老師是國民黨軍官,熱愛抗日,報效國家。他的口頭禪是“國家有難,我們怎能坐視不管?”他認為軍人應該去打仗,應該為國家犧牲,應該準備犧牲每個人的生命去取得勝利。當然,這些人包括他自己。在電視和小說的結尾,作者表達了對這種人無可奈何的諷刺。

2.余曉慶身邊間諜營裏的年輕士兵都是他的親信和粉絲。他們看不起那些渾渾噩噩等死的軍人。他們以為自己和那些人不壹樣,卻不知道他們其實是過去的軍人。

從直覺上來說,他們認為能抗日救國就比別人高尚。沒錯,的確如此,但很重要的壹點是,只有和敵人進行過近距離的戰鬥,妳才能感受到子彈和炮彈的威力。哦,這就是戰爭的樣子。那時候甚至沒有人會覺得自己有多高尚。

在他們眼裏,余曉慶是他們心中的偶像。當龍文忠拿出充分的證據證明余曉慶是錯的時候,余曉慶的作戰計劃是讓全師的人都去死。他們沒有驚慌,也沒有反省,而是想殺了龍文忠。是的,他們在問題面前無能,但他們有辦法面對提問的人。那時候什麽道德,什麽素質,什麽精英,還沒上戰場就已經煙消雲散了。

3.炮灰團的每壹個士兵,都是抗戰時期國民黨留在各個戰場的士兵。他們來自中國東北、北京、河北、山西、河南、湖南、廣東、四川和上海。他們來自不同的派別。唯壹相同的是,他們被打敗了,但他們活了下來。他們極度期待勝利,哪怕是付出自己生命的勝利。

他們不怕獻出生命,就怕白死。

4.多余的是,主角孟煩了的父親,那個坐在家裏詛咒現狀的學者,那天攻擊了他。他能做的只有跑,從北京跑到南方,從南方跑到邊境,從邊境跑到淪陷區,然後當了漢奸,幫日本人囚禁婦女。

很多人覺得這個老頭很討厭,但我覺得這種人很可怕,因為他是個讀書人。我覺得這是壹個很適合那句老話的例子,“大部分的義人都在屠狗壹代,而所有的忘恩負義者都是學者”。妳要讓讀書人承認錯誤是極其困難的,因為讀書人讀的書太多,知道的東西太多,能找到比普通人多10倍的借口來反駁。他們的知識總是讓他們立於不敗之地。

03

就拿劇中的兩個情節來說壹下龍文文章中的“知行合壹”。

1,龍認為,抗日戰爭中,這種國家之所以百廢待興,軍隊節節敗退,是因為中國人太愛安逸了。也就是他所說的“中國人死於逆來順受和粗心大意。”“我不怕死,我怕我不安心,我不要我的命,我安心,這就是問題。多少年來,這是壹個被釘死的死洞。”

可以說上校的想法是標準的魯迅式的想法,也可以說是批判式的想法。批判性的想法壹般不會付諸實踐。要知道,雖然魯迅先生說過學醫救不了中國人,但他並沒有看到魯迅先生鼓勵別人棄醫從文。

在劇中,他和他的炮灰團原本是守衛著祭旗坡這個不太重要的陣地,但突然有壹天,日軍派出了壹隊敢死隊突襲,由於負責河防的主力團團長決策失誤,他們的陣地亂了。部隊沒有組織有效的反擊。他們都說師長死了,開始逃跑。碰巧龍·張文和炮灰團就在昌達鎮。他們在街上封鎖了道路,直到師長到來才讓部隊逃跑。

之後他們去防守陣地,壹小隊日本兵沖向陣地。本來他們可以把岸上的日軍全部消滅。但龍文忠沒有這麽做,他讓這些日本兵壹直躲在陣地下面。老師怒氣沖沖地跑到他們位置上,勃然大怒,問他為什麽。

然後他開始講自己的道理。

團長有兩個原因。

A.留著這波日軍,可以讓老兵壹輪壹輪帶著沒跟日軍打過仗的新兵,讓新兵感受壹下氣氛,學習壹下怎麽打仗。團長說,他手下只有十幾個能打仗的老兵,要甩掉這波日軍並不難。但如果日軍沖向他們犧牲旗坡的陣地,他們團就完全沒有抵抗能力了。那些新兵根本不知道該怎麽辦,在戰場上形成不了任何戰鬥力。嚴格來說,那些壯丁不是軍人,就是“不喊趴下就永遠下不去,多走兩步就覺得能跑過炸彈。”

B.讓軍民增加危機意識和防範意識。昌達人看到日本人要過怒江,就準備跑了。後來他們發現國民黨守住了怒江,若無其事的繼續生活。為了人民,日本來了我就跑,日本人不來我怎麽辦?不僅是老百姓,部隊裏的士兵也覺得兩軍對峙挺好,沒必要打,也不會死人,陷入了散漫狀態,導致日軍小打小鬧,讓他們什麽都不想,四處逃竄。他們完全沒有意識到,日軍從來沒有閑著。日本人挖空了南天門,正在修築工事。

但是老師也有自己的理由。老師們的理由很簡單。妳是軍人,妳的責任是守衛防線,不是說說而已。

上校的做法產生了嚴重的後果。壹小撮日本兵跑進樹林,在黑暗中殺了壹個士兵,潛入昌達,殺了壹些人。從此,上校的士兵天天擔驚受怕,時刻防備著日本人,昌達人民也開始組織自己的民兵,不敢享受安逸。

上校的想法是對的,但就像他說的那樣煩人,上峰需要的是敵軍全軍覆沒的結果。但結果卻是鬼子跑了,百姓被殺了。壹份漂亮的戰報沒了。老師也是對的。軍隊守衛河防,保護人民。這是軍人的使命。壹個指揮官就這麽輕易讓敵人脫離自己的防線,這和通敵無異。

我更喜歡壹個解決面子問題,壹個解決裏子問題。

試想壹下,如果抗日戰爭只是日本和中國之間的戰爭,這場戰爭會是什麽樣子?

這將成為兩種戰爭策略的較量:持久戰和以戰養戰。國民政府很可能滅亡,日本將扶持壹個新的傀儡政府,敵後戰場將越來越大。隨著我黨思想工作的發展,這必然會發展成為壹場全民抗戰。

但不管結局如何,不管最後誰贏誰輸,我們都將進入壹個新的時代,在此之前的戰爭壹定是人民戰爭。我想沒有意識到這壹點也是國民政府在解放戰爭中敗得很快的壹個重要原因。

將批判性的想法付諸行動需要極大的勇氣。但歷史總是比故事更殘酷。這部電視描述的歷史事件是遠征軍踏入日軍的陷阱,遭遇慘敗。所以團長這個角色很像壹個招魂的人,把這些死去的戰士的靈魂,壹個民族失去的靈魂都招了出來。

2.美國軍方分發了壹些新裝備。壹名聯絡官和壹名機械師被用來協助炮灰團。炮灰團的人對這兩個人不太感興趣。聯絡官麥克盧漢在檢查了他們的槍支後,對他們非常失望,並考慮離開。當然,他也解釋了自己想離開的原因:認為炮灰團不守紀律,不負責任,不懂得保養槍支,保護自己的生命。

團長聽了他這麽壹說,壹心想讓邁克留下來,也就懶得再勸邁克了。我厭倦了認為邁克說的是對的,但他沒有考慮到實際情況。他認為邁克是在裝腔作勢,不想和邁克爭論。但實際上邁克能聽懂中文。當上校掏出槍指著他的時候,他很無聊的問麥克,麥克終於開口了:

“我看不懂妳的名著...

但這句話是對的,我幫不了妳...

是的,我可以。我沒說我不會說中文。妳沒有用妳的大腦。我是什麽?這位年輕的紳士似乎總是認為事情很復雜。在他變成哈姆雷特之前,讓我先說清楚。我的位置是什麽?"

團長激動地說:“妳的工作就是聯系官方!”

“聯絡官只會說英語嗎?哈哈哈哈哈。”老麥和上校都笑了。

“不是,是會說中文的聯絡官!”

“真有意思,那是我的同事們以為光靠空軍就能炸掉南天門。

上次戰鬥我在落水狗和妳壹起被追做聯絡官。我不會說中文。哈哈哈哈哈。真有趣。年輕人好像又想發火了。妳為什麽不說妳懂中文?妳應該說清楚《別走》和《癩皮狗》的區別,但我有權看完整個場景,聽妳不想告訴我的話。"

團長還是很激動,說:“我有權利給妳,當然有權利,妳也能理解。我能幫什麽忙?”

“事先不去管事情是個好習慣。妳認為現在要打的仗怎麽樣?妳連電話都沒有。妳老板跟妳說了什麽?”老麥生氣的踢了踢石頭,然後說:“如果他真的讓妳去打那該死的戰爭,那他的心就真的被狗吃了。”

團長問:“麥,妳為什麽說這場仗該死?該死的在哪裏?”

“不要評價別人,另壹個好習慣,好習慣先生,上次緬甸戰爭妳參加了嗎?”

“當然不止是參與。”上校又無聊地回答道。

“太好了,我也在那裏。這是從來沒有勇氣和從來沒有浪費...

我是壹名士兵,妳和我都是。至少我們有決定自己命運的勇氣和決心吧?但那場戰爭是由談判桌上的爭端和誤解決定的。八個頭吵著要聽我說,只允許聽我說。妳我他,只有兩條腿,被八個互相矛盾的腦袋拖出了16個方向。太可怕了...

同事們都說麥克盧漢怨天尤人,離他遠點,但我還是要說,該死的,我總是想起那些死在我身邊的中國軍人。沒有他們,我早就被日本鬼活活剝皮了。甚至沒有人對他們說壹句好話。這不公平。老麥管太年輕了,我只能說不公平!這不公平!這不公平!.....(麥師傅說這話的時候已經泣不成聲了。)

當我來這裏看到妳的時候,我看到了他們。我不想留在這裏看妳再做壹次。我只想告訴妳,遠離妳那支營養不良,衣衫襤褸的軍隊。不要對這場戰鬥抱有任何幻想。妳會贏,但妳會輸。現在,在壹個遙遠的地方,首長們還在爭吵。聽我說,只有我是對的,其他人都是錯的。沒有跟進能力的進攻有什麽價值?

妳的老師瘋狂又迷人,整個顧問團都在說他是年輕的凱撒。但我家老麥說他太愛戰爭了,生命對他來說只是戰爭的燃料。他應該去看醫生。"

而百無聊賴的上校此時才明白,老麥不想留下來是因為他不想看到這些士兵做出不必要的犧牲,作為軍官晉升和奪權的籌碼,但是上校還是不肯放棄。

還興奮的說“妳會說中文,不錯,比國內很多人都強。我壹直懷疑他,他,他,他瞎翻譯。另外,我求妳,留下來,留下來。我的老師應該去看醫生。他怎麽能讓妳走呢?妳是人才,麥,妳是人才。”

“別拍馬屁了,妳就盼著這場戰爭,當我瞎說?”

“妳是個好人,壹個老實人,我們都是老實人,但我所在的團至少要有救人的能力吧,至少要有救人的能力,麥?”

“妳不老實,不要騙妳的同齡人。就算他是美國佬,妳的眼神也很好戰,就像妳老師的壹樣,攻擊的眼神,但妳和他不壹樣。妳的士兵對妳重要嗎?他們對妳很重要。我看著妳的下屬和妳爭吵。妳是最愛士兵的長官,因為妳壹無所有。”

“我不是他們的官,我不是,他們尊重我,我們是兄弟,妳明白兄弟之間的關系嗎,兄弟!”

“妳和妳的兄弟們喜歡成為別人桌子上的籌碼嗎?當妳死的時候,妳會被他們遺忘。就像沒活過壹樣,中槍,氣喘籲籲,最後壹口。我後悔了。我不知道為什麽,妳發誓。”

上校呆呆地看著,跪在破舊的小麥吉普車前。她臉上沒有激動,只是滿含淚水,握著她的右手說:

“我不能發出這個誓言,這個誓言我不能發出去...

沒人想成為別人的籌碼,沒人想成為,但總得有人犧牲...

說我們是士兵,我們感到羞恥,我們羞於承認這壹點,我感到羞恥,我羞於承認我是壹名士兵...(上校瘋狂地拍打著自己的臉。)

我們只想掙紮出壹個人形,人形,明白嗎?我老師不是戰爭狂,他只是太著急了!焦慮太多了!.....(用手猛擊他的頭盔。)

總比那些過著醉生夢死的沒心沒肺的人強...

沒有什麽是壹塵不染的。我們都在吸入灰塵,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做得更好...

誰也受不了別人的批評,妳們國家也不是為了純潔和正義來幫助我們的吧?但是妳們兩個來到這裏,妳們兩個..."

“妳是亞瑟?麥克盧漢和妳阿爾傑?柯林斯,過來幫我們,真的幫我們,夠了,這是兄弟,這是兄弟,明白嗎,中國的兄弟!

我們其實想要壹個答案,但答案不應該是死亡。我求求妳,請妳回去教他們怎麽生活。沒有值得付費的答案,拜托..."

老麥說,上校有兩個好習慣,壹是事先不去管事情,二是不去評判別人。團長壹點也不在乎麥隱瞞自己會說中文。麥說老師良心被狗吃了的時候,團長沒有發表任何看法,只是問戰鬥為什麽該死。

上校和師長們壹樣,想打怒江,也想收復南天門,因為這是他認為壹個軍人應該想的,應該做的。在這件事面前,是懂中文的人裝不懂中文,還是那些心真的被狗吃了,都無所謂了。我認為這不僅是壹個好習慣,零零碎碎會消磨人的精力。喜歡評價別人,肯定會害怕被別人評價。這些零零碎碎的東西和別人的評價都會成為做壞事的借口,阻礙做事步伐的從來都是自己而不是別人。

但是團長和老師不壹樣。他不僅知道自己是軍人,還知道自己是軍官。他要為軍人的使命負責,也要為他的軍人獻出生命。

團長之所以想留住老麥,是因為他知道老麥能教會這些戰士很多東西。讓這些士兵不要因為子彈卡住了,不知道什麽時候趴下,和敵人短兵相接的時候不知道怎麽找掩體而丟了性命。老兵訓練不好,也沒人來訓練。他們所有的戰鬥技巧都是從戰場上學來的。新兵上戰場,死了就是炮灰,活著就要學。不過,老麥的到來讓團長看到了希望。

老麥被團長勸退後,團長懊惱地回應道:“我真想把命交給妳。這是件省心的事,只要妳不把他當路邊的牛糞。”是啊,那些軍人活著的時候都被鄙視,死了也沒人去,真可惜。反正在尚風看來,他們只是為國捐軀,死得其所的人物。如果他們逃跑了,他們就成了敗類和逃兵。如果他們不逃跑,最終在戰場上只能是數字和炮灰。

明朝嘉靖年間,我們第壹次和日本人對峙的時候,戚繼光跑到他的首領胡宗憲那裏,問他:“妳為什麽不練兵?”

胡宗憲無奈地說:“這裏的兵要是能練,我早就練了。”胡宗憲說的是實話。當時江浙壹帶的士兵看到日軍在戰場上狂奔。他們看到日本人跑了,就象征性地跑了兩步。如果他們不能戰鬥,他們肯定不會戰鬥。他們這麽怕死嗎?我不這麽認為。那是因為他們真的打不過他們。打壹次敗仗不要緊。第二次,第三次,可以接受,第四次,第五次,然後妳再做工作。但是妳不能總是輸掉戰鬥。要知道每壹次失敗的結果都是無數士兵的生命,每壹次失敗都是在消磨幸存士兵的勇氣。

後來戚繼光去義烏招兵買馬,組建了戚家軍。戚家軍非常強大,在與敵人的戰鬥中保持著驚人的傷亡比。戚繼光活著的時候他從來沒有輸過。為什麽?因為戰略對,裝備好,軍紀嚴。拿最簡單的來說。如果戚繼光讓義烏的礦工和日本浪人戰士打,結果會被他們的生命填滿。齊家軍對敵作戰時,最多不超過5000人。有多少生命足以填滿?

可能有些詞政治上不正確。民族大義是壹種情懷還是別的什麽。那時候只有受過教育的人才會有。沒有受過教育的人不欠別人什麽。他們願意放棄自己的生命,為了自己觸摸不到甚至看不到的理想,他們應該被尊重和銘記。

故事前半段,當上校帶著僅剩的幾個兄弟從南天門跑回昌達時,昌達的大鄉紳敬了他壹碗酒,他倒了大半杯酒,說了幾句話:“尊重戰死的英雄,尊重燒炭的生靈,尊重中道,尊重這個世界的良心”。

他做到了。

任何時候,任何時候,真的任何時候,他都沒有失去良知。

我們生活在壹個希望被幾句話感動的時代,人們更願意接受那些簡單的、不加思考的信息。每個人都喜歡做《史記》的讀者。讀《劉邦列傳》時,把劉邦視為偉人,讀《項羽本紀》時,把劉邦視為無恥小人。很有趣,不是嗎?愉快的情境是復雜的,人的思想也是復雜的。人與人交織的世界怎麽可能簡單?

那些看起來那麽自然的事情真的很容易做到嗎?

為了良心。

  • 上一篇:證券公司定向資產管理業務實施細則第壹章
  • 下一篇:CSSC的主要股票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