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美國公司被禁止在財報公布前壹個月內回購自己的公司股票,即回購靜默期。根據美國的規定,上市公司在有可能影響股價的非公開信息時,不得回購自己的股份,否則可能構成內幕交易。對於實施回購計劃的高管來說,他們通常會先於公眾獲得公司的財務信息,因此財報發布前的壹個月是股票回購的靜默期。
高盛首席股票策略師大衛·科斯汀在報告中指出,標準普爾500 48%的公司已經度過了股票回購的靜默期,這意味著這些公司可以再次開始購買自己的股票。德意誌銀行統計數據也顯示,從本周開始,度過靜默期的美國上市公司數量開始大幅增加。
截至上周五收盤,標準普爾500指數在壹個月內下跌了8.8%。對於近期的市場動蕩,市場給出了很多下跌的原因,比如10年期國債收益率超過3%,美聯儲的“鷹派”風格,但市場忽略了回購控制期限的問題。相比2月份美股的“閃崩”,恰好是在財報發布前的回購管制期結束。隨著公司三季度財報的密集發布,股票回購靜默期的集中到來也是美股下跌不可忽視的原因。
美國上市公司壹直在花費大量資金向股東支付股息和回購股票。分紅和回購成為美股牛市的主要動力源,高盛甚至將其稱為“股票需求的最大來源”和美股的“最大買家”。自金融危機以來,美國上市公司已花費4.4萬億美元回購股票,甚至超過了美聯儲的量化寬松政策。自今年年初以來,標準普爾500指數成份股公司最大的現金支出是用於股票回購。上半年企業股票回購金額同比增長48%,達到3840億美元。到9月中旬,美國所有上市公司批準的股票回購總額已達7620億美元,預計年底將突破1萬億美元大關,創下歷史新高。
總的來說,美股公司管理層通過回購股份是在向華爾街傳遞壹個信號,象征著公司對未來充滿信心。高盛指出,這主要得益於美國上市公司強勁的營收增長以及管理層對未來的樂觀態度。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首席執行官巴菲特曾表示,如果公司無法找到其他方式來分配其巨額現金儲備,他也會考慮回購股票。
高盛和德意誌銀行都認為,在可預見的未來沒有壞消息、投資者沒有理由進壹步減倉的背景下,上市公司股票回購的回歸將支撐美股價格。但是,即使更多的公司度過了回購的靜默期,也不代表股價會上漲。有分析師表示,美國投資者也非常關註2019年的企業盈利預期,包括利率和原材料成本上升、美元走強等諸多變量,這些也會反映在美國企業財報數據中。
值得註意的是,擁有巨額現金的美國上市公司可能會發現,除了回購,這些錢似乎無處可用。"企業會找到現金的歸宿——回購、分紅或並購,但這不會是資本支出."乙.賴利FBR公司的首席市場策略師阿特·霍根說。
(文章來源:證券時報)